曾参,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前505年-前435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
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十六岁的曾参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孔子的高才弟子颜回病故,曾参就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呼而告之,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孔子亲以《大学》授曾参。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敕画曾子像于七十二子之中。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赠曾子为太子少保。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年),加赠为太子太保。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特塑曾子像坐于十哲之次并谐御制曾子赞。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赠曾子为郕国伯。北宋大宗祥符二年(1009年),晋升为瑕邱侯。北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改封为武城侯。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升郕国公。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敕封曾子为宗圣公。
曾参在孔学中的地位,很长时间以来未被人们所认识。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这一学术地位,是唐、宋以后才为一些人所逐步承认。曾子师从孔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颜子(颜回)、子思、孟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