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石一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成熟,也是对漫长岁月里层出不穷的文言小说的历史性总结,它的思想深度已达登峰造极之境。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曹雪芹更是拨开康乾盛世表面的繁荣,紧扣封建末世衰亡终将落败的规律,唱出了时代哀音。
自然,诸多学者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已形成红学一大显学门派,而先生周汝昌的研究力透纸背,也奠定了世人心中红学泰斗的地位。但周汝昌虚怀若谷,却言:“我只是尽力而为。”
如果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总钥匙,那么,周汝昌先生便是钥匙的打磨者,为一个一个读者在真正意义上打开了《红楼梦》的大门,给予我们理解作品、理解曹雪芹及一个时代的更多可能。先生对此书的研究逾65载,将一生献给了红学,而整理所著之书早已超越时间的限制,成为跨越百年的美丽,也成为研究者、读者无法跨过去的一座山。
然而,天妒英才之事常有,周汝昌先生为《红楼梦》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同时,身体也遭受岁月无情的摧残,青年时代双耳逐渐失聪,在四十岁时不幸失去了听力,六十岁时视力快速下降直至后来也被无情地夺去,十年的动荡也没有幸免。这一生,无论于谁而言,都是坎坷曲折的,但先生却以超人的意志、不懈的专研、细致的考察让《红楼梦》更深层次的意蕴展现光辉,让世人触摸到清王朝的市井生活和皇室宫廷,宛若一幅粲然的古画重见天日。
岁月终究是无情的,转瞬即逝的是遗憾的催生。周汝昌先生笔耕不辍,直到生命尾声都始终关怀着红学研究事业,坚持将所得思想向世人传播,然而《梦悟红楼》未能出版发行,正如邓遂夫先生所评价:“周汝昌先生的去世不仅是红学界的巨大损失,也使整个中国文化研究失去了一块重镇”。
如今,我们再次提起周汝昌先生,不禁感叹于他的淡泊明志、安贫乐道,更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人文关怀,赞美于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至今仍热泪盈眶!
国学百科网原创首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国学百科网编辑,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