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西周国”在黄河下游的发源与传承(一)

作者:开封市政协文史委研究员 韩鹏 李利

[摘要]先秦古籍《山海经》有“西周国”记载。但古籍作于虞末夏初,此时周人先祖后稷正在黄河下游治水稼墙,而不窋还没任夏官,逆黄河逃奔“戎狄之间”,或周人在陕西岐山建立“西周国”“西伯国”的事还没有发生。事实表明,早在尧、舜、禹时期,轩辕氏姬姓裔孙帝喾、后稷就已在黄河下游西王母、黄帝居住的昆仑山、不周山一带,建立了古莘国亳都和姞姓国。而后稷氏族“西周国”,正在昆仑山、不周山、姞姓国之地。后稷、不窋作为夏朝田正、农师,为夏朝国泰民安、太平盛世做出了巨大贡献。夏王孔甲乱夏,导致不窋被迫离开中原。周太王建立“西伯国”后,通过吴太伯、周武王、周公几代人努力,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最终实现了“归中”“执中”的夙愿。

[关键词]西周国 后稷 不周山 燕姞 夏王朝 不窋 中原

[正文]“西周”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著名地名,一般是指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部)的历史时期。但“西周”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形成,却远远早于这一时期。

据有“大道之源”美誉的《易经·系辞上》记载:“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1]是说圣人学用《易》文化,可以通悟周天万物资始生成的规律,运用道法来普济人间众生。“西周”之“周”,是指天地之道轮回的周天、周地。周天为圆周,周地为方周。故西汉经学家刘安《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2]圆周的“天道”,即“周天”。西汉经学家韩婴《韩诗外传》认为:“立手四时之周。”[3]此处的“四时之周”,也指四方四周“地道”,即“周地”。所以,甲骨文“周”“IMG_256”字像“田”地的形状,中间四点代表田中密植的农作物,其本义应指农田。因此,周人与上古时期的“周天”“田正”密切相关。

在伏羲肇始的太极八卦、八方、八风文化中,不周之位在艮卦、西北方、不周风。四时的周天为春、夏、秋、冬,西北方为秋、冬交会之季,是阴阳之气尚未交合之位,也是一周(年)未有复元之时,故曰“不周”,也与西北方位的西周、不周风、不周山对应。上古时期的西周人所建城台邑国,即“西周国”,也由这一地理、历法、文化演化而来。

一、夏代伯益《山海经》中已有姬姓西周国记载。

许多历史学家以为,“西周之国”始建于周武王姬发灭商后的王都镐京,即“宗周”,其实不然。华夏民族人文历史上的“西周之国”,早在尧、舜、禹治水的伯益时期,就已经在黄河下游存在。

(一)姬姓西伯国、不周山在伯益《山海经》有记载。

中国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经》,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奇书,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兼容性、实用性集大成的中国文化特色,被称之为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像一座知识的矿藏,储藏着历史、地理、文学、医学、宗教、民俗、绘画艺术、神话传说、奇取佚事、杂论等多方面的宝贵知识。

战国时期,在黄河下游魏国大梁(今开封)西部的圃田泽,有位道家代表人物列御寇,史称“列子”。他在所著《列子·汤问第五》中记载:“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日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4]

大意是说:商汤大臣贾革在回答商汤王的问题时,涉及到了山川奇珍以及怪异之物。而这些怪异之物,是大禹治水时走遍天下亲眼所见的。大禹让跟他一起治水的伯益为这些怪异之物取了名字,让夷坚将它们记录了下来。其中共工氏怒触的“不周之山”,就在“西北之极”。而伯益记录山川奇珍、怪异之物的上古典籍,便是《山海经》。

西汉大儒、经学家刘歆,是最早和父亲,即西汉皇室、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一起整理《山海经》的人。刘歆认为:《山海经》成书于尧、舜、禹时期,大禹历经治水后,把天下划分为九州,伯益和夷坚通过观察万物,将其记入《山海经》之中。

到了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论衡·别通篇》认为:“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5]“益”,便是主管记载《山海经》山川奇珍、怪异之物的伯益。

被东汉“旷世奇才”、陈留人蔡邕推许的经学家赵晔,也在《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指出:“禹与益、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6]。

从上面古人史典所述可知,两汉时期多认为《山海经》的成书,是大禹、伯益和夷坚三人合作的结果。尽管在后世传承过程中,尤其是在战国时期,《山海经》的内容可能有所修改,被疑古派误以认是伪作,但《山海经》作为记载上古时期山川奇珍、怪异之物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经典著作,却越来越被后人所认可。

(二)《山海经》“姬姓”“西周国”为西周人始祖。

西周王朝姬姓周人的始祖“后稷”,便是尧、舜、禹时期伯益在《山海经》中,记载“西周国”“叔均”的伯父,他与弟弟“台玺”、侄子“叔均”同居在黄河下游的“西周国”。 “叔均”生于舜帝时期,他继承伯父后稷、父亲台玺之辈教民稼墙的职业,播种百谷,开始用牛耕地,发展农业。据先秦古籍《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7]“帝俊”,亦称“帝夋”“帝浚”,即黄帝曾孙帝喾,也是后稷的父亲、姜嫄之夫。后稷为帝喾的长子,台玺为帝喾第五子,也是当时“西周国”周人部族首领。古人也以出生于“浚(俊)水”的“帝舜”,称为“帝俊”,故易将帝舜之子义均、商均与帝喾之孙叔均混淆。

据周史记载,后稷因疼爱弟弟台玺,便把“西周国”国主之位传给了台玺,台玺传位给自己儿子叔均。叔均时期,又把国主之位传给后稷(弃)儿子不窋(kū)。他们都是尧、舜、禹时期周人部族的首领,也都被西周王朝尊奉为先祖。就这样,不窋的子孙,即后世周人才得以世代繁衍发展。

自帝喾之后,周人的世系传承大致为:帝喾(俊)——弃(后稷)——台玺——叔均——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 ——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太王(古公亶父) ——王季(季历)——文王(西伯昌)——武王。

(三)后稷、商契与父亲帝喾均生于黄河下游之地。

后稷(姬弃),为帝喾与元妃、有邰氏姜嫄之子;契(阏伯、卨),为帝喾与次妃、有娀氏简狄之子;尧帝(放勋),为帝喾与次妃、陈锋(逢)氏庆都之子;帝挚,为帝喾与次妃、娵訾氏常仪的长子。故西汉礼学家戴德《大戴礼记·帝系》记载:“帝喾卜其四妃之子,而皆有天下。上(元)妃,有邰氏之女也,曰姜嫄氏,产后稷 ;次妃,有娀氏之女也,曰简狄氏,产契 ;次妃,曰陈丰氏,产帝尧;次妃,曰娵訾氏,产帝挚。”[8]

唐代史学家张守节《史记正义》,也引晋代著名医家皇甫谧(字玄晏)《帝王世纪》记载:帝喾“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弃);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卨(契、阏伯);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尧);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9]

帝喾,名“俊”,故也称“帝俊”。“俊”,也写作“夋”“浚”,出生于高莘(辛、侁)国为高莘(辛、侁)氏。高莘氏居住浚水之滨,故说帝喾生于浚水,葬于济水、濮水北部的帝喾陵,今为河南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当地民间因帝喾为“高莘氏”,而称其为“高王庙”。据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帝喾,高辛氏,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夋,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而登帝位,都亳”[10]。“夋”,也称“俊”“浚”,以出生的“浚(夋)水”得名。

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渠水注》引东汉陈留人圈称《陈留风俗传》记载:“县北有浚水,像而仪之,故曰浚仪。”[11]“浚仪”,即“浚水”南部的开封。“浚水”,也称“浚仪渠”“大沟”“鸿沟”“汴渠”等,与开封北部的济(若)水时而并行,时而交会。自开封古陈留东北分流,东南流为江水、汴(汳)水,南流为淮(阳渠)水、鸿沟。

开封,是帝喾与第二妃、有娀氏简狄“玄鸟生商”之地。据北宋史学家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开封“浚仪青丘,亦曰玄池。女娀简狄浴于青丘之水,有玄鸟遗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12]。开封浚仪“玄池”之水,为上古时期的“玄(济、黑)水”冲积形成的黑水池。“玄水”名称很多,以黄帝“姬”姓氏族居住地称作“姬水”,以四象玄武神称作“玄武水”,以四方北方称作“北方水”,以“四方四渎”称作“北济”水,以北方水神称作“若水”,以五行五色称作“黑水”,以帝喾生地称作“浚(夋、俊)水”,等等。这说明“帝喾”“简狄”“契”,均居住、或出生在开封古陈留浚(夋、俊)都、浚水、济水之地。

对此,南朝史学家沈约《乐府诗集·梁宗庙登歌七首》写道:“殷兆玉筐,周始邠王。于赫文祖,基我大梁。肇土七十,奄有四方。帝轩百祀,人思未忘。永言圣烈,祚我无疆。”[13]“殷兆玉筐”,指玄鸟下卵生商的玉筐,预示着殷商始祖商契的兴起;“周始邠王”,指西周先人公刘建都于西方邠(幽)地,预示着西伯国的兴起;“文祖”,指祭祀尧帝父辈帝喾、帝轩(黄帝轩辕氏)之庙。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文祖者,尧大祖也。”[14]“尧”与“后稷”“商契”同一“文祖”“大祖”,即帝喾、黄帝轩辕;“大梁”,即战国时期的开封,是尧帝、商契、后稷、公刘的“文祖”轩辕黄帝、帝喾发源的“肇土”,即“中土”之地。

(四)后稷、帝喾是黄河下游中央黄帝姬姓的裔孙。

开封“青丘”“玄池”,也是黄帝出生之地。据汉代易学著作《河图稽命征》记载:陈“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耀郊野,感而生黄帝于青丘”[15]。“北斗枢星”是黄帝的象征,东汉易学著作《河图始开图》认为:“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以雷精起”。[16]“北斗神”黄帝,不仅出生在开封浚仪之地的“青丘、玄(黑)池”,也与嫘祖成婚、建中央宫室于战国时期的魏国大梁。

据唐代王鹳《广黄帝本记》、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南宋《轩辕黄帝传》、元代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多部史典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二子玄嚣、昌意。初喜天下之戴己也。”[17]这与西汉王莽《新莽铜嘉量》铭文“黄帝初祖,德币于虞。虞帝始祖,德币于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戊辰直定,天命有民”[18]的记载相一致,也与“大梁”西北部西王母“昆仑山”“西陵”,共工氏“不周山”,后稷“西周国”在地理上相近,方位上对应。

帝喾出生的浚水,与黄帝出生的青丘、玄水、济水同地。帝俊所建的开封浚(夋、俊)都,也是有莘氏帝喾、商契、商汤所建的开封“古莘国”“商山(丘)”“亳都”。据唐代地理学家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汴州陈留县故莘城,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古莘国地。《国语》汤伐桀,桀与韦、顾之君拒汤于莘之墟,遂战于鸣条之野。”[19]唐代汴州陈留县的帝喾“古莘国”,与“莘之墟”“鸣条”同地,也是帝喾“浚都”、商契“商丘”、商汤“西亳”之地。将郑州、或洛阳偃师视作商汤王都“西亳”之地,与夏商时期的地理、方位、周边环境和史典记载不符。

中国文化中“亳”字,最早出自伏羲划分九州的东北州,也称薄州、或亳州。据唐朝政治家、史学家魏征《隋书·列传》引汉代易书《易纬·稽览图》记载:“太平时,阴阳和合,风雨咸同,海内不偏,地有阻险,故风有迟疾。虽太平之政,犹有不能均同,唯平均乃不鸣条,故欲风于亳。亳者,陈留也。”[20]印证了“鸣条”“亳”,与帝喾、商契、商汤“古莘国”“亳(浚)都”同在一地之说。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立秋夕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写道:“美人在浚都,旌旗绕缕台。”[21]北宋时期的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二年曾下诏指出:“降东掖之禁门,载稽舆地之图,实在浚都之壤”[22]。“浚都”,最早便是指帝俊在汴州开封“浚水”“浚仪渠”之滨所建之都。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亦有“浚都重地,汴水名区”[23]的记载,再次印证了帝喾古莘国、亳都、浚都,与开封“汴水”“浚水”同地的观点。

二、后稷与大禹、皋陶居住在黄河下游的魏国大梁。

后稷在父祖传承的黄河下游故土,继承了炎帝开发农业的技术和职业,在鸿沟、四渎流域创造了耕地种植,发展五谷,极大地推动了尧、舜、禹时期农业的发展。

(一)后稷辅佐大禹治水稼墙、建功德于黄河下游。

帝喾(俊)将帝位传承给了长子帝挚,帝挚因能力不足,九年后禅让给弟弟尧帝。故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24]尧帝时期,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有虞氏舜,推举舜为太宰,即执政官。

舜知人善任,大力选用推举能人: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执政官时,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尧帝通过长期考察,最后将帝位禅让给了舜帝。舜帝称帝后,命治水有功的大禹为太宰,即执政官,后又将帝位传承给了大禹。

这一时期,周人的始祖周(姬)弃因擅长农业耕种,分别被尧、舜、禹三帝(王)任命为“农师”“田正”,主管农业发展。他教民耕稼,民皆有食,因贡献突出被尊称为“后稷”,从尧帝、舜帝,到大禹、夏启时期,后稷氏一直担任“田正”“农师”官职。 炎帝时期,发现了稻、黍、稷、麦、菽“五谷”,还制作了农具,教人们耕种和收割,人们尊称他为“神农”。炎帝同族列(烈)山氏,因擅长种植农作物,为炎帝农神、谷神,稷官。直到战国时期,列(烈)山氏仍在黄河下游的圃田一带传承,著名思想家列御寇就是居住圃田的炎帝同姓后裔。到了尧、舜、禹时期,因姬弃善于教民耕稼,后人称他为“后稷”。

这一时期,后稷辅佐大禹治水,并在黄河下游大禹修建的人工运河(鸿沟、汴渠)、四渎(东江、南淮、西河、北济)两岸,开辟了大片良田,按时播植百谷,使舜、禹之时的中国之民有了充足的食物,进入了“洪水宁、天下平”,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据西汉经学家韩婴《韩诗外传·卷二》记载:“夫辟土殖谷者后稷也,决江疏河者禹也,听狱执中者皋陶也。”[25]“皋陶”,也称“大业”,为伯益之父,为当时的“三后(公)”之一。皋陶去世后,伯益(夷)被大禹推举为帝(王)位的继承人。据春秋末期宋人墨翟《墨子·章尚贤》记载:“德威维威,德明维明。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于民。”[26]“三后”,即居住黄河下游、大运河流域的皋陶之子伯夷(益)、大禹和后稷。(待续)

注:国学百科网原创首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国学百科网编辑,违者必究。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