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石一枝
1953年出生于湖北武汉,现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文献学会理事,文学研究所所长,古典文献学研究室主任等职位。2012年被华中师大评选为“我心目上的好导师”、“三育人标兵”.张三夕致力于中国文史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对中国古典诗歌、古典文献学、学术思想史造诣颇深。著作有有《批判史学的批判》、《死亡之思与死亡之诗》、《诗歌与经验》、《现代性与当代艺术》等,还参与《中国文化典籍选读》、《韩非子全本全注全译》等工具书的编写,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等教材的编写,此书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被国内几十所高校认同并采纳。张三夕老先生成书数亿字,每一本,每一编,每一字都体现了老先生的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大家风范。
张三夕教授为人谦虚好学,先后师从程、张两位大师,曾说:“能近距离感受两位大师的风范,我感到及其荣幸。但我更知道,能获得这样的机会,离不开湖北大学的培养和教育,我对湖北大学怀着很深的感情。”
张三夕教授倡导“通人之学”,而非“专家之学”。他认为学科知识细分确实有存在的必要,但人文社科类分化太细会有弊端,不利于人们研究视野的开拓。他提倡研究领域应该广泛涉猎文学、哲学、史学,不断开拓研究领域额。1992年,改革开放再次掀起浪潮,张三夕想研究新的方向,那就是哲学。他认为文史哲不分家,所以哲学研究是文学和嗜史学研究的基础。在这期间,张三夕教授积极研究“西方哲学”、“现代性理论”等相关哲学著作,并且将哲学领域与自己研究的文史领域融会贯通,有机结合,使文学视野和研究领域的到了极大的拓展和发展。先后发表了《论现代化的东方道路》、《关于学术发展和发表制度的哲学思考》等著作。
二十世纪初,张三夕教授重返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古典文献学。他在教学之余,深入的研究古典文献学领域,并且研究中国古典诗歌、中国古典学术思想史等来辅助研究和教学。张三西教授将治学与传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治学传学的统一,他不仅将自己的学问做的炉火纯青,还将教育工作发展到极致。得到了学校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张三夕教授矢志不渝,苦心孤诣,孜孜不倦得做学问,传学问的精神值得学习与弘扬。作为满载着时代希望和前辈希冀的新生代力量,应该传承张三夕教授的治学风范、学术精神和品格,创造美好的学术环境和未来。
国学百科网原创首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国学百科网编辑,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