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开封·韩鹏
《运河与开封》一书的出版,是开封古都学会在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领导下,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项具有突破性内容的成果,其重要意义所产生的影响将会大大超出图书出版本身的价值。
《运河与开封》一书的亮点很多,解决了以前的不少疑难问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把中国运河文化的起源,从当前国内学者认可春秋时期的邗沟,一举提前到了夏代以古荥阳至开封地域为中枢的鸿沟、汴渠时期。
虽然,明清以前的史典中没见有夏代大运河的明确记载,但记载鸿(黄)沟、汴渠通往东南淮泗和东海的史料依据却比较丰富,其河道流域与夏代大运河走向是一致。
因此,我们认为鸿沟、汴渠就是大禹时期开发的大运河。而夏代的大运河,正是当时黄河下游的主河道。而四渎之一的河、即西河,不过是分流大运河主河道洪水的支流之一。鸿沟、汴渠是冲积造就黄淮平原的主要因素,所冲积造就的新平原,正是大禹称王后重新划分九州地理依据。
《运河与开封》一书在对夏代大运河认可的同时,也把春秋邗沟、战国鸿沟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开凿之始,显然与夏代最早大运河的观点是矛盾的。不过,这些末枝细节问题,可依据历史史典进行修改。
《运河与开封》这一研究成果,把中国运河开发的历史文化,整整提前了大约1500年,将为开封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供独具开封特色的、世界级别的文化旅游资源支撑,也为开封早期城市史的产生与发展,尤其是开封与洪水、鸿沟、汴渠等中国河沟、渠水文化精神的提炼,提供了可深入发掘和打造的历史、地理依据。
这说明开封历史文化是有潜力可继续发掘的,也说明开封文化部门和开封古都学会在助推开封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当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竞争十分激烈。包括华夏文明发源地,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在内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中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竞争。只有国家级别、世界级别的历史文化资源,才可能打造国家级别、或世界级别的文化旅游名城。这也是全国各地积极申报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上古文化遗址考古开发,全力保护利用历史文物的重要动力所在。
对于这一点,杭州、苏州首先申报了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比我们认识的早;北京首先开展了古都中轴线申报工作,比我们认识的早;郑州、洛阳首先申报了天地之中、黄帝故里、河洛文化、二里头夏都,也比我们认识的早。
这看起来是一个申报时间早晚的问题,反映的却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战略眼光问题,是一个争夺历史文化高地和文化核心资源的战略思路问题。
有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就可以打造出高质量、高品味、高产值的文化旅游产品。即便我们开封全力打造的宋文化,从根本上追溯,也离不开开封厚重历史文化的支撑。如开封汴河、汴京之“汴”的文化来源,是大禹治水的大运河汴渠文化;《清明上河图》的文化来源,是河出图、天下清的圣人文化;《东京梦华录》的文化来源,是黄帝所作的“华胥之梦”文化;北宋皇宫、内城、外城三重城的文化来源,是天之中的紫薇、太微、天市“三垣”文化;宋都开封中轴线的文化来源,是“天人合一”的“天地之中”和“初始子午线”文化;北宋理学、三教合一的文化来源,是陈抟老祖、邵雍、张载等传承的太极大道与大同和合文化。
如此等等,不一一而论。它说明开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等待我们研究和开发。对此,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开封古都学会开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我们应该把这种认识和做法,上升到开封城市高层和全社会的认识和做法,将其提升到开封发展战略、城市文化资源储备、古都影响力宣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辐射力扩大的深度和高度来认识,并抓住、抓实、抓紧、抓好。
希望开封历史文化研究与管理工作,以此为起点,广开思路,带动对开封最早的中国夏都文化,最早的中国黄河和大运河文化、中国最早的河洛文化、中国最早的城市中轴线文化、中国最早的天地人之中文化、中国最早的黄帝仓颉文化等发源地回归和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让开封的历史文化优势,转变成为历史文化自信,开发成为历史文化品牌,形成丰厚的历史文化效益。
这也是国家和省内华夏文明资源争夺,强占历史文化资源高地的热点问题、核心问题,开封应该予以高度的关注啊和支持。只有用中国最悠久、最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才能打造出中国华夏文明、黄河、大运河发源地,打造出华夏民族寻根问祖的中原老家;才能大力推动开封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和产品得到提档升级、更新换代,真正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实现开封建设国家文化旅游名城的既定目标。
以上文章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国学百科网意见,仅供学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