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我的孔子文化观

来源:《孔子文化》第20期

作者:杨朝明

我愿借“世界思想家巅峰论坛”的一角,表达我本人一作为在孔子故里专门从事孔子研究的学者对孔子文化的认识。

我所说的“孔子文化”,当然是指以孔子学说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我之所以采用“孔子文化”而不是“儒家文化”这样的概念,意在强调孔子在儒家文化创造中的突出地位,彰显孔子本人超凡智慧的灵光。

孔子创立了儒学,孔子思想影响后世既深且远。然而,后儒诠释孔子,发挥他的学说,虽然主观上都力图“汲取其精华”,但“偏执一端”的现象却不一而足,因此,关于孔子的思想,关于儒学的特征,关于孔子、儒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都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理解甚至还十分偏颇。就像西方的思想界,苏格拉底曾说,世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道德伦理知识,后来便有人据而贬抑一切艺术和学问 ,认为只要懂得道德伦理,就不再需要其他知识。

孔子文化影响力的升降浮沉密切联结着中国国力的变化。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不少人于是迁怒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强化放大了人们对传统文化负面影响的认识。由此,在20世纪,中国形成了一个“反传统的传统”,似乎中华民族要摆脱苦难,就必须摒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后来,“古史辨”运动兴起,学者们由怀疑古史到怀疑古书,所谓的“辨伪学”单向地将古书由真变伪,许多古书一伪俱伪,大批的中华原典被打人异类。经过疑古学者的层层剥离,我们伟大的孔夫子竟然变成了“空夫子”!

随着学术的进步,随着地下出土文献的不断问世,人们逐渐认识到疑古学派的“勇而无当”。不能不承认,疑古思潮造成了中国上古文化的空白,给孔子文化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要消除这种影响,就应当本着求真、求实的精神,将孔子文化放在中国上古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将孔子回归到春秋末年那个特定的时空中去研究,充分利用考古材料,打好基础,综合分析,补偏救弊。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包括许多研究者在内,要真正认清疑古思潮的消极影响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超越疑古、走出迷茫仍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值得欣慰的是,当人们面对林林总总的现实问题,思索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时,世界上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许多人已经不约而同地瞩目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圣哲孔子,看到了熠熠生辉的“孔子的智慧”。这能够推进对孔子文化的研究和认识,促使更多的人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孔子。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我们已经没有理由对孔子学说、对孔子文化漠然置之,而应当力图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孔子思想的精髓,理解孔子学说的真谛。孔子给我们的人生启示首先在于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他的一生 都在不懈努力,他的- -生是自 强不息的一一生。他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他的政治理想是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闭不兴、盗贼不作,以至社会大同。孔子晚而喜《易》,《易传》中多次提到“刚健”、“有为”,《易传》中所说的“自强不息”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绝不愚顽不化。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孔子文化一直是“封建文化”、“落后文化”的代名词,不少人认为孔子思想保守,甚至以为孔子主张“倒退”,实际上,这是一个重大误解。孔子明确反对“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能集中体现孔子的超凡智慧。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人点,由此,“时中”观念、“时”的哲学才深人后世人心。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天人和谐”,这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是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进而出现了夫妇、父子、君臣,由此又产生了上下、礼义。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的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孔子家语·五帝德》),都包含有注重生态平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