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未分类

《中华伦理范畴》丛书第一、二函评介

来源:《孔子文化》第18期

作者:宿莽

中华文化是一种伦理本位型的德性主义文化。从一百多年前蔡元培先生的那本《中国伦理学史》(据说是“解放以前唯一的一本中国人自己写的《中国伦理学史》”)开始,国人就开始研究中华伦理的历程,一直至今 ,方兴未艾。最近三十余年,在国内外研究中华传统伦理的成果更多,是一百多年来收获最为显著的时段。特别是从哲学层面的整理与阐发传统伦理思想文化者尤多,涌现出一批著名学者。就中国哲学范畴传统伦理而论,前者有张岱年、张立文和葛荣晋等先生编著的《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中国哲学范畴精粹丛书》(六卷本)和《中国哲学范畴史》《中国哲学范畴导论》《中国哲学范畴通论》,后者有朱伯昆、朱贻庭、樊浩、罗国杰等先生的《先秦伦理学概论》《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国伦理思想史》。综观前人的研究成果,学界对中国古代伦理学史上的重要范畴的研究,多有之;但是能将诸多范畴列于一个体系之中,并有计划地逐一梳理其源流、 指陈其现状与未来发展,从伦理道德范畴角度去整体、系统地探讨中华伦理者,却鲜有之。而《中华伦理范畴》丛书的面世,当为后来居上的补白之作。

《中华伦理范畴》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于2002年春正式开始编著工作,由时任山东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傅永聚教授联合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筹划编纂,初步确定撷取仁爱忠恕礼义、廉耻中信和合、善勇敬慈诚德、孝悌勤俭修志、圣公洁贞敏惠、乐毅庄正平温、友强容智道顺、良格省新恭直、博节健实恒明忧质行美刚气等60余德目,系统研究中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此后十余年之内,由社会科学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2006年、2012年)出版发行了第一、二函,相继完成对仁、和、孝、信、义、耻、善、俭、慈、廉和节、智、明、谦、美、正、中、乐、公十九个基本伦理道德范畴的含义、实质、历史演变和其本来面目、意义及社会价值的梳理、探究与阐释。从上述学界研究现状来看,该丛书的面世当为后来居上的补白之作。大体而论,丛书两函各卷所论诸道德范畴及相关的改编作品,具有相当的学术研究性与广泛的普及实用性两个鲜明的特色,兹述如下:

一、相当的学术研究性

肖群忠先生曾经指出研究中国伦理学的三个目的,首先就是继承弘扬传统道德文化遗产,繁荣伦理学术文化,强调“这一目的是知识性、学术性的,是基础”(《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1期)。就对传统伦理思想遗产的继承与弘扬而言,《丛书》每一册均以伦理范畴的演变史为线索来梳理每一德目的历史流变、当前情态及未来发展等,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不同伦理范畴的古今之变,藉此展现整个中华传统伦理的演变,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此其一;其二,学术最重要的讲求创新,这一点在本丛书中也有体现,如在其所选的部分范畴上,除了选择人们比较熟悉的仁义孝廉智信等范畴之外,还选择了乐、慈、公、美、节、等较为冷僻的德目,阐发其古今之义,令人既能温故知新,又有访幽探新之得。以“乐”范畴为例,通观全书,我们以前不是特别留意的一- 个字眼,跃然成为醒目的伦理道德范畴。乐的内涵丰富,包括人的内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幸福情感交流、身心俱悦的精神境界。与国外伦理学以苦以恶为始、追求天国彼岸之乐不同: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认为乐在此岸人间,在世俗生活中。一个人只要内求于己,反诚而乐,自得得道之乐;同时又乐于行道,乐于助人,在大家的快乐中找到自己的快乐。生命个体要以道自任,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而到达社会的共同幸福。这种传统的快乐观经过作者的梳理与阐发,对于今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仍是一种很好的启迪。其三,《丛书》在每册书后多附有相当的参考文献,篇幅因编著者不同而有所盈缩,但都为后学按图索骥、作进一步 研究提供了便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丛书的学术性特征。其实,这种正本清源、融通古今、守先待后、继承弘扬的学术性研究是包括伦理学在内的所有人文学科学者都应慎思笃行之事。

二、广泛的普及实用性

任何学术都要有深切的现实关怀,方可与时俱进,利用厚生,伦理学研究亦不例外,它当“为民众的生活提供价值指导和行为规范,为民众的安身立命、修身养性提供精神资源”。(《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丛书》编著者希望借此丛书系统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实现学术成果的普及与大众化。如其前言所论,“《中华伦理范畴》总结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继承和弘扬的做人的大道理。它是每一个想做君子而不想做小人的人的道德约束和修养圭臬”,“让我们每个人都明白做人的道理,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伦理去规范一言一行,努力去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编著者如是说,也如是做。一方面,他们在每卷每个范畴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上尽量学术与通俗兼顾,研究与普及并行;另一方面,在《丛书》所论十九个伦范畴的基础上,编著者又改编推出两卷本、60万字的普及本《生活中的儒家伦理》(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在中华伦理智慧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普及的紧密结合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尝试。值得欣慰的是,以上努力得到社会学界的充分肯定,如《中华伦理范畴》第一函已获得济宁市2007年社科优秀成果(哲学类)一等奖;山东省高校2007年社科优秀成果(哲学类)一等奖。《生活中的儒家伦理》曾获2011年山东省首届社会科学普及十大优秀作品称号和山东省首届社会科学普及作品一等奖、2012年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全国第15届社会科学优秀普及作品等奖励和光荣称号。

1994年秋,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谷牧先生在孔子诞辰2545周年纪念大会上曾倡导“对孔子儒家思想的研究,还应当是提高和普及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把儒家思想的精华传播给广大群众”。《丛书》一、二函及由之改编而来的《生活中的儒家伦理》无疑在提高和普及两方面多所创获,各有侧重,对于初学与积学之士当皆有裨益。

早在二十世纪民国时期就有学者提出中华民族复兴,至今民族复兴、文化强国仍然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之一。我们或许应该回到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起点,请回莫拉小姐,呼唤传统伦理道德的归来,以此为基,鉴古益今,返本开新,熔铸当代中华新伦理。就此而论,《丛书》应该能为此等工作提供有益的理论资源,嘉惠学林,裨益当世。

总之,傅永聚教授等人主编的《中华伦理范畴》丛书一、二函,内容充实,特色鲜明,集相当的学术研究性和广泛的普及实用性于一体,是当今中华伦理范畴研究与普及的新作、力作和奠基之作。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