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史部文献

《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经》,由先秦诸子所著,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内容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尚书》被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是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主要内容:

相传先秦时《尚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汉初,《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后学者递相授受,分大小夏侯及欧阳三家。因为是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当时的古文《尚书》,称为《今文尚书》。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因未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未能流布。东晋元帝时,梅赜献伪《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这部《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25篇,又从《今文尚书》中多分出4篇,而当时今文本中的《秦誓》篇已佚,所以伪古文与今文合共58篇。

《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其内容大都是历史人物的言语以及朝廷的文诰。若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六类:1、讲述帝王事迹:如《尧典》着重记载尧和舜的事迹,反映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制度解体的历史,这已经可以称之为正式历史;2、记载典章制度:属于后来志书性质,如《禹贡》,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志;3、议论国家政治:《洪范》就是箕子为武王论天地之大法、谈治国平天下的道理;4、誓师词:如《甘誓》《牧誓》;5、策命:如《文侯之命》;6、诘:在全书中所占比重最大,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有的是自上而下,也有的是自下而上。由此可见,前三类是历史记载,后三类是文书档案。

在《皋陶谟》中,中心讨论治国的方略,提出“知人”“安民”,同时提出了“五礼”与“五刑”,这说明当时等级制度与国家机器正在酝酿产生中。《夏书》这两篇反映夏代两件大事:禹治水和夏王伐有扈。《禹贡》不单在于记载了这一重要的历史传说,同时还是古代地理名著,文中详细地记载了山川的方位和脉络;在行政区域划分方面,将全国区分为9州。《甘誓》一篇,虽然文字极为简短,但它所写的战争事件意义非常重大,对研究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提供了文献依据。

主要思想: 

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

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弑君之事屡见不鲜。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

代表性主要名句: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 尧典》。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尚书·尧典》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尚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尚书·太甲中》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尚书·盘庚上》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 周官》

代表性典出成语: 

克明俊德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书·尧典》

如丧考妣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尚书·舜典》

念兹在兹

“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尚书·大禹谟》

好生之德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尚书·大禹谟》

克勤克俭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尚书·大禹谟》

有条不紊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尚书·盘庚》

有备无患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说命》

离心离德

“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尚书·泰誓》

同心同德

“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尚书·泰誓》

相传故事:

伏生传经

伏生出生于公元前260年,战国周赧王时期,少年刻苦,精通《尚书》,因此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伏生被纳为秦朝博士,是享誉全国的经学大师。秦始皇后期,丞相李斯建议“焚书坑儒”,使古代各国历史、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遭受严重破坏。听到秦始皇颁布焚书令后,伏生立刻带着他的宝贝《尚书》,从首都咸阳逃回济南老家,在自家墙壁上,挖了个大洞,把视做生命的《尚书》藏了起来。这在当时可是灭门大罪,伏生的儿子也在这个过程中死于乱兵之手。

伏生就这样,壁中藏书,躲了起来。这期间,经历了秦朝灭亡,汉朝建立,伏生的妻子整日担惊受怕,早早就病故了,伏生靠着对经学典籍传承的信念,苦苦支撑下来。终于到汉文帝时期,迎来转机。贫苦出生的汉文帝,对儒家学说非常推崇,听说过上古传下来的《尚书》,向天下颁布求书令。伏生这才扒开墙壁,翻出藏匿许久的“宝贝”,发现损坏了十多部,尚有28部保存完好。汉文帝听到后大喜,准备召伏生如朝中传授《尚书》。

伏生此时已经年近九十,走路困难,口齿不清了。文帝就下诏,派晁错到济南伏生家中,向他学习《尚书》。伏生亲自讲授,他的女儿羲娥一旁解说,晁错使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将保存完好的28篇记录下来,合后又做《泰誓》篇,这就是传世的今文《尚书》。

影响与价值:

《尚书》记载了我国上古时代虞,夏,商,周四代君臣的言论和行事,保存了我国自唐虞至春秋初期约一千六百年间的珍贵的历史档案材料 ,是研究我国上古史和整个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学术史的重要参考文献和依据。

《尚书》历史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实用理性主义的”王道”史观。发端于《尚书》的实用理性、民本、崇尚和平的历史思想是中国历史思想最重要的母题之一,以《尚书》为原点,中国的史学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并且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气派的中国史学。

《尚书》历史思想的影响,可以从中国传统历史思想和整个传统文化两个维度去看待。《尚书》是中国文化的元典,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原初”密码”和基本价值观念,而历史思想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对复兴民族文化、促进国家统一和建设和谐世界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作为中国史书之祖,《尚书》中的历史思想也对于在新形势下融会中西历史思想的精华,铸成更有真理性的历史思想体系,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主要版本:

《尚书》本是“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结集成编的重要历史文献。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尚书》有《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三种。

《今文尚书》出自伏生。汉初,秦博士伏生口传晁错二十八篇, 后学者递相授受,分大小夏侯及欧阳三家。因为是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当时的古文《尚书》,所以叫做“今文”,共28篇。

《古文尚书》原指《尚书》的一种本子,后发展为学术体系之称,所谓“古文”,是用早于小篆的籀文写成,是先秦写成的文本,西汉后,先后出现过几次,有孔壁本、河间献王本、杜林本等等。孔壁本,出自孔宅之夹壁,河间献王本,是河间献王于民间所得,杜林本是东汉杜林所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

伪《古文尚书》亦称伪孔本,共58篇,其中多出的25篇,称伪《古文尚书》流传至今,是后代《尚书》最通行的本子。为东晋元帝时,梅颐所献。梅颐当时献了伪《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根据清华简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傅说之命》三篇、《摄命》与东晋时期古文《尚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完全不同,由此证明东晋文人梅赜所献的孔传本古文《尚书》系伪造。其中新增篇目和《孔安国传》是晋人的伪造。但由于唐陆德明作《经典释文》和官修《五经正义》都采用“伪孔本”,所以一直沿袭下来,流传至今,是后人窥究先秦百篇本《尚书》的一个途径。

当今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名家评书:

郝明朝:“本文从《尚书》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其文本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诸方面,对其文学价值加以系统的考察。认为《盘庚》篇实为中国最早之散文;《尚书》在语言技巧、场境描写、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已取得相当成就;其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段玉裁:“经惟《尚书》最尊,《尚书》之离厄最甚。秦之火,一也。汉博士之抑古文,二也。马、郑不注古文逸篇,三也。魏、晋之有伪古文,四也。唐《正义》不用马、郑,用伪孔,五也。天宝之改字,六也。宋开宝之改《释文》,七也。七者备而古文几亡矣。”

参考链接:

1. 尚书(儒家五经之一)百度百科
2. 《尚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尚书》历史思想的影响和当代价值
4. 尚书名句
5. 源自《尚书》的35个成语
6. 典籍里的中国,舍命护书的伏生!
7. 尚书的文学价值
8. 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