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原名《金匮要略方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一。“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主要内容:
《金匮要略》共25篇,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属于总论性质,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等都以举例的形式作了原则性的提示,故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意义。第二至十七篇论述内科病的证治。第十八篇论述外科病的证治。第十九篇论述趺蹶等5种不便归类病的证治。第二十至二十二篇专论妇产科病的证治。最后3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
原著前22篇,计原文398条,若单以篇名而论,包括了40多种疾病,如痉、湿、暍、百合、狐惑、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五脏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黄疸、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呕吐、哕、下利、疮痈、肠痈、浸淫疮、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以及妇人妊娠病、产后病和杂病等。共载方剂205首(其中4首只列方名,未载药物),用药155味。在治疗手段方面,除使用药物外,还采用了针灸和食物疗法,并重视临床护理。在剂型方面,既有汤、丸、散、酒等内服药剂,又有熏、洗、坐、敷等外治药剂,约10余种。有的对煎药和服药方法以及药后反应都有详细的记载。
代表性主要名句: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一》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金匮要略卷上·痉湿暍病脉诊第二》
代表性药方:
乌头桂枝汤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乌头
原文: 寒疝腹中痛, 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乌头桂枝汤主之。
功效:逐冷调营,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
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半夏厚朴汤主之。
功效:开结化痰,顺气降逆。
甘麦大枣汤
组成:甘草、浮小麦、大枣
原文:妇人脏躁, 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功效:补脾养心,缓急止躁
影响与价值:
《金匮要略》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是现代医学生的中医临床基本课程。《金匮要略》对中风证治有分析研究,其内容主要涉及中风病名、病因病机、证类、治法方药等。该书论述中风字数虽不多,却已构建起中风诊疗体系。如创立中风病名,准确描述其临床特征,并确定为中风诊断条件;明确邪伤营卫的中风病机;强调中风病在络脉;提出中风在络、在经、入腑、入藏的临床分证,成为中风定位标准;创制中风方剂,发明风药通络治法,将扶正达邪、养血祛风、镇潜降逆、清热降火、辛润通络等治法用于中风临证,历久不衰,创造性地建立起中风诊疗体系,特别是对中风分证的表述准确,切合临床,对中风治疗与判断病情及预后具有指导作用。
主要版本:
《金匮要略》问世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成书不久即散乱于世。至北宋时,翰林学士王洙在宫藏书匮中发现蠹简本《金匮玉函要略方》,书分上、中、下3卷,实为《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金匮》时,依据此本,删去上卷伤寒部分,保留中、下两卷杂病和妇人病两部分,并把下卷方剂分列各证之下,重新编成《金匮要略方论》,分为上、中、下3卷,其文字自此基本定型,并由此演变出各类版本。
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的《金匮要略方论》初刊在宋治平三年(1066年),但原刊本已佚。南宋时有一版本为书帕本,此本虽已早佚,但现存一种明代无名氏据南宋书帕本的仿刻本,曾收藏于日本聿修堂中,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亦存一部。元代根据南宋书帕本的复刻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种,书名为《新编金匮方论》,卷首有“邓珍序”,作序时间为“至元庚辰”(1340年),这是现存最早的一种《金匮要略》刊本。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赵开美在刊《仲景全书》时据邓珍本重新刊刻的《金匮要略方论》(称赵开美本),为现存较早、且为国内学者公认较好的《金匮》传本。明嘉靖年间(约1522年~1566年)俞桥氏刊《金匮要略方论》(称俞桥本),1929年商务印书馆所编《四部丛刊》中之《金匮要略》初印本即据俞本影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吴勉学校刊《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时刊入《金匮玉函要略方论》(称《医统正脉》本)。《四部丛刊》第2次刊印(即1936年印本)改用吴本,不再用俞桥本。清以后刊本较多,主要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文瑞堂刊本,康熙六十年(1721年)宝纶堂刊本,光绪二十年(1894年)成都邓氏崇文斋刊本,以及1912年江东书局石印本,1954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6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等。
名家评书:
王洙:“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然而或有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救疾治病其有未备。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今又校成此书,仍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
参考链接:
1. 金匮要略百度百科 2.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3. 《金匮要略》中的名句 4. 《金匮要略》常用方剂16则 5. 《金匮要略》对中风研究的贡献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