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医药典籍

《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相传由旧题秦越人(扁鹊)所著。《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是我国重要医学著作之一。

主要内容:

《难经》的主要内容涉及六个方面问题:一为诊脉,见一难至二十一难;二为经脉,见二十二难至二十九难;三为脏腑,见三十难至四十七难;四为疾病,见四十八难至六十一难;五为腧穴,见六十二难至六十八难;六为针法,见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难经》一书论述的内容有关人体的诊脉法、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在脉法方面,阐述脉诊的基本知识、脉学的基本理论;在经络方面,阐明人体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等以及这些经脉的分布情况;在脏腑方面,阐明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生理功能及其与组织器官、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疾病方面,阐明人体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及其诊断;在腧穴方面,阐明人体的五脏腧穴、六腑腧穴和特定腧穴;在针法方面,阐明人体各种针刺补泻手法的运用。并且在脉诊、命门、三焦等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全书的内容简明扼要,是医学意旨深远的古典医学要著,是学医者必读之书。

代表性主要名句: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难经》

四难日: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人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难经》

二难日: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难经》

三难日:脉有大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日大过。减者,法日不及。递上鱼为滋,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难经》

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难经》

代表性药方:

一难

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二难

曰:脉有尺寸,何谓也?

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三难

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四难

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耶?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逆顺也。

影响与价值:

书中首创独取寸口及寸关尺及浮中沉三部九候的切脉方法,脉证相参的辨证观,为中医脉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藏象学说方面,《难经》突出肾的重要性,建立了“肾(命门)-元气-三焦”为轴心的整体生命观。其创立的命门学说,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络学说方面,简明而系统地阐述了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八条奇经的功能特点、循行路线、病变证候及其与十二正经的功能联系等,并总称之为“奇经八脉”,这一名称在现存古籍中是《难经》最先提出的。

《难经》关于奇经的论述以及八会穴等理论的提出,充实了经络学说的内容;以五行生克规律为指导的整体防治观,用于说明经脉与腧穴的五行属性和生克关系,解释疾病的发生和传变规律,并用于针刺的补泻;以天人相应的内外统一整体观,论述疾病与季节关系、脉象的四时变化、针刺因时制宜。这些内容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难经》被认为是可以羽翼《灵》《素》的中医经典著作,其寸口诊法,对奇经八脉、三焦和命门的论述均为后世所继承。

主要版本:

《难经》最早见于著录的书目是《隋书·经籍志》,其中提到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曾注《难经》,这是已知的《难经》的最早注本。

北宋初期,王九思、王鼎象、王惟一先后校勘《难经》刊印颁行。南宋时,李元立以秦越人原撰为基础,汇集整理南宋以前9家校注《难经》的著作,编撰《难经十家补注》。后人据此书重刻改订,编成《王翰林集注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集注》,为后世通行本。《难经集注》传世通行本传入日本而保存至今,国内上海涵芬楼影印本(1924)、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56),均据日人林衡氏辑《佚存丛书》本《难经集注》。

参考链接:

1. 难经百度百科
2. 难经经典语录
3. 难经名言
4. 豆瓣读书——《难经》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