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舟曲文化旅游产业探索与思考(一)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郭子文

舟曲,藏语意为“龙江”,因水得名。全县总面积约3010平方公里,辖7个镇、12个乡、208个行政村、403个自然村,总人口14.32万人,其中藏族人口5.14万人,占总人口的35.9%。境内最低海拔1100余米,年平均气温12.7C,属暖热带气候,无霜期平均223天,年降雨量400——8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既具藏区之雄浑大气,又蕴江南之灵秀温婉,享有“藏乡小江南”之美誉。

近年来,舟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总体布局的要求,抢抓国家支持西部开发、脱贫攻坚和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舟曲作为西部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地区的叠加区域,同时也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区,既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掉队,也不能在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上退缩。从目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来看,距离实现整县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农业经济增长缓慢,工业经济增长空间不大的情况下,无论是群众稳定增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实现两大目标等方面考虑,还是从传承发扬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出发,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都是最佳途径和最优选择。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舟曲按照国家和省州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以创建国家全城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在积极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九大转变”川、“十个跨越”12的发展思路,主打楹联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苯教文献、东山转灯、国学论坛“五张文化名片”,“山水新舟曲•藏乡小江南”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产业和深化对外合作、展示整体形象的重大工程。同时,创新提出“花开舟曲”建设目标,全力打造凝心聚力的政治清明“向阳花”、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常青花”、姹紫嫣红的经济发展“迎春花”、五彩缤纷的产业富民“海棠花”、开放进步的精神文明“格桑花”、璀璨夺目的文旅精品“达玛花”、同舟共济的民族团结“百合花”、幸福和谐的全面小康“牡丹花”、风清气正的廉洁社会“雪莲花”、坚忍不拔的基层党建“蔷薇花”,“花开舟曲”已成为全县各项工作的主攻方向。

(一)文化旅游资源概况。从文化旅游资源普查评估情况看,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共有5大类型资源,54个最点。其中,自然景观型25个、乡村产业型9个、民俗文化型10个、宗教人文型8个、历史文化型7个。

——生态环境良好。舟曲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之一,也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白龙江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一江两河”及其4多条支流贯穿全境,水能总蕴藏量76.8万千瓦。穿境而过的白龙江年径流量近40亿立方米,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和重要的产流区及水源补给区。全县林地面积20.27万公顷,植物约有106科665种,野生动物约有30科90种,有沙滩和大峡沟两个国家森林公园,插岗梁和博峪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省优良的天然用材林分布区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1.849%,林木绿化率65.97%。

——自然景观奇特。舟曲地处秦岭山地之间,特殊的地理构造形成了独特的地貌,也形成了“一山望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异景观。境内既有翠峰山、拉尕山等陇上名山大川,也有九原梁、花草坡等草甸草原,既有庙沟、大峡沟等峡谷幽境,也有赛尔布、龙王沟等世外桃源,既有插岗梁、人命池等林海秘境,也有鬼门关、石门沟等险隘关卡,等等。全县有优良级旅游资源13个,普通级旅游资源14个,优良级旅游资源比例占48.15%。

——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四千多年以前,三苗等古老部族就在舟曲白龙江流域繁衍生息,氐、戎、羌、藏、汉等多个民族在舟曲融合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马家窑、齐家、寺洼等古文化遗址星棋罗布,出土“三连罐”、“二连罐”等国家一、二、三级文物20余件,有北山坪等18处史前文化遗址、羌道古城(公元前279年)等6处古城遗址、三国石门沟栈道等4处古建筑遗址、石门沟摩崖石刻(1052年)等17处古代碑文时刻、果者堡(1073年)等11处寨堡烽燧遗址、三角坪宋墓等10处古墓葬遗址等。全县有省级保护单位7个、州县级75个。

——民俗文化深厚。源远流长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博峪采花节、东山转灯节、巴寨朝水节、坪定跑马节、天干吉祥节和松棚楹联灯会等“五节会”民俗活动久盛不衰,多地舞、摆阵舞、罗罗舞、佐瑞舞、突古舞、“钦木”法舞等民族歌舞广为流传,社火曲、秦腔、花儿、酒曲和扬歌、狩猎歌、耕地歌、打夯歌、拉木歌等民间歌曲广为传唱。多地舞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博峪采花节、东山转灯节、松棚楹联灯会等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全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8项、州县级42项。

——宗教文化多样。舟曲地处多民族交汇融合之地,境内传统宗教有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苯教、基督教等,素有“宗教民俗大观园”之称。藏族群众主要信奉藏传佛教,部分信仰苯教,汉族群众主要信仰独具舟曲特色的道教婆婆”、汉传佛教和基督教。目前,全县有里峪寺(始建于1860年)等藏传佛教寺院31座(对外开放21座),鳌山寺、驼铃寺等道教庙宇100余座。同时,象征着藏族古文化根脉,素有藏族远古文明“活化石”之称的苯教文化,在舟曲以苯教法师家族相传的方式生存延续,陆续发现古藏文苯教经文180多函、2500多卷、21500多页,禳灾图符80余幅,各种法器30多种。

(二)文化旅游发展情况。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0.7万人次,综合收入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1%、45.5%,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3483万元,同比增长35.7%。

——强化规划引领,高站位谋划。统筹整合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水利水电、生态环保、城乡建设等各方面资源,确定了“两城一带六区多点一园”的空间发展格局,高端编制了《舟曲县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舟曲县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景点修建性详规。制定出台了《舟曲县贯彻落实“文化撑州”战略实施方案》、《舟曲县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加强了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宏观指导。

——加强基础建设,夯实发展根基。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源”,大力实施道路交通、生态林业和景区设施等项目,打好了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本功”。一是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绿色屏障”不断筑牢。近年来,累计生态造林34.84万亩,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11个、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7140亩、河道综合治理92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4.347万亩、乡镇道路及排水工程10个、农村水源地保护项目51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8个,管护天保工程117.9万亩、重点公益林29.1万亩,人工种草11.32万亩,实施草原禁牧50万亩,推行草畜平衡32.43万亩,淘汰士山羊9万余只等。二是道路交通更加通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逐步破解。坚持把“大交通、大环线”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破题之举,渭武高速舟曲连接线、峰迭至代古寺、舟曲立节至四川永和3条重点交通项目加紧建设,实施了翠峰山景区公路硬化工程,峰迭狼岔坝至武坪沙滩、峰迭瓜咱沟至武坪哈迭、拉尕山景区公路即将开工建设,憨班至宕昌南河公路将由省公航旅集团按PPP模式建设。目前,全县有二级公路30公里,县乡公路17条388.73公里,建制村通村公路140条558.7公里、硬化率100%,自然村通村公路114条345.95公里、硬化率81%。三是景区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设施短板”逐步补齐。实施了翠峰山、拉尕山、亚哈、龙王沟、庙沟、赛尔布和沙滩国家森林公园、大峡沟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基础设施项目,拉尕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县内所有星级宾馆wif实现全覆盖,健全完善了景区道路、游步道、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牌等基础设施。目前,全县有重点景区10个,其中A级景区5个(4A级1个、3A级和2A级景区各2个)。(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