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舟曲文化旅游产业探索与思考(二)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郭子文

(接上文)

——突出宣传推介,改善整体形象。不断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宣传推介范围,“山水新舟曲•藏乡小江南”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一是宣传推介方式更加多样。认购了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甘肃电视台天气预报开窗广告、中川机场廊桥广告,积极组织参加西治会、兰洽会等宣传推介活动,在全县树立全域旅游宣传广告牌25块。以“五节一会”为引领的“一月多节会”活动异彩纷呈,实现了“月月有节会、乡乡有特色、时时有惊喜、处处有看点”的目标。2017年端午节期间的《戴白锁,烙圈圈,舟曲人独特的端午记忆》宣传片,得到了CCTV-2、CCTV-13、上海卫视、山东卫视和腾讯、奇艺、新浪、暴风、搜狐、华数TV、PPTV等广大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媒体点击量超过1500万次。二是宣传推介载体更加丰富。县政府网站开辟了“文化旅游”和“舟曲楹联”宣传专栏,改造提升了舟曲旅游官方网站,开通了“舟曲旅游”、“舟曲观察”、“舟曲政务”、“花开舟曲”等文化旅游宣传微信公众号,“舟曲旅游” 加入了五省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矩阵。三是宜传推介范围更加广泛。在巩固提升院南市、广元市等周边基础客源市易的基础上,紫抓中组部、天津市和江苏常州市、宜兴市、天水市等单位和地区帮扶机遇,不断扩大宜传推介范围,逐步开拓了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周边大中城市重要客源市场,逐步拓展了京津冀和华东等潜力客源市场。

——加快文化融合,丰富旅游内涵。积极挖掘文化资源潜力,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是“五张文化名片”逐步打响。打造了“中国第一楹联文化街廊”,舟曲一中等4所学校被确定为全省和全国楹联教育基地,成功创建为“甘肃省楹联文化县”、“中国根联文化县”,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二个、藏区第一个、甘肃省第一个国家级楹联文化县。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舟曲民俗风情槛联文化节,举办了“一带一路”中国楹联文化翠峰山高峰论坛,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节荣获“最美中国•首批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活动”荣誉称号。五省藏区藏学专家学者深入舟曲实地调研并召开苯教文化研讨会,苯教文献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成立了苯教文献收集整理和传承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苯教经文拓印本和部分器具收藏于拉尕山藏民俗博物馆,《舟曲民间古藏文苯教丛书》(110册)第一集25册将于近期出版。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国家和省州级文化遗产项目达到51项,多地舞、织锦带等8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承人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议名单。泥石流纪念馆与拉尕山藏民俗博物馆列入全省第一批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名录。二是优秀文艺作品相继问世。《藏乡江南•全国楹联大赛作品集》、《“一带一路”楹联文化论文集》等14部文学作品出版发行,“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系列丛书出版,以舟曲藏区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电影《佐瑞姑娘》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和数字电影院线播出。《花开舟曲》等本土原创歌曲不断涌现,原创舞台情景剧6台、舞蹈30余支,累计赴外开展演出活动2400余场次。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数字电影院、博物馆、文化馆、民俗博物馆、纪念馆、特色餐饮文化博物馆、乡村记忆民俗博物馆、楹联文化展馆相继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农家书屋、寺庙书屋、“户通”、“村村通”实现全覆盖,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9个、乡村舞台17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08个,组建演艺公司家、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1支、体育健身队伍41支、民间自办文化团体208个,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助力精准扶贫,增强脱贫功能。按照“旅游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旅游发展”的思路,深度挖掘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开发生态观光、民族风情、田园体验、休闲探险等多种模式的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在舟曲设立了“扶贫旅游观测站”。建设旅游扶贫试点村3个、“千村美丽”示范村3个、美丽乡村5个、旅游专业村11个、生态文明小康村51个,扶持发展农(林、藏)家乐140家。立节镇拉尕村被评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大川镇土桥子村入列首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016年,发展旅游脱贫1105人,占年度脱贫人数的24.2%。

——推进环境革命,优化发展环境。按照甘南州委、州政府关于“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决策部署,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环境整治制度机制,将532个村民小组704名保洁员的保洁经费和208个行政村的垃圾清运费1000余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在峰迭新区打造花卉主题公园13个,各景区景点和公路沿线种植花卉1600余亩,逐步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格局,“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目标全面实现。

——积极创新探索,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行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办法,为快速化解旅游消费侵权纠纷突发事件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资金保障,旅游消费侵权纠纷化解效率显著提高。成立了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了文化旅游交通建设公司,拉尕山景区管委会升格为副县级单位。开通了舟曲旅游落地短信,成立了旅游执法大队,旅游执法逐步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翠峰山景区管委会、文化旅游协会等机构组建工作正在加紧开展。

二、问题与机遇

发展与问题并生,挑战和机遇共存。纵向来看,舟曲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保持了持续加快向好态势。横向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也具备定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

(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存在七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一是 旅游道路交通是短板。从区域交通路网结构来看,舟曲距离西安市698公里、兰州市380公里、成都市500公里、重庆市630.83公里,年底即将通车的兰渝铁路和正在建设的西成铁路从东、西两侧绕道而过,连接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正在打通。从县域交通路网结构来看,景区比较分散,景区间道路等级低、断头路多、连接性差等问题突出,“旅长游短”仍然比较突出。二是宣传推介层次不高。宣传推介方式单一,主要以印刷宣传品、出版书籍、制作音像资料、赴外开展演出、认购卫视和媒体广告等传统宣传方式为主,网络和自媒体宣传层次低,宣传推介的影响范围还不广,文化旅游资源还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局面。文化旅游资源与藏区存在同质化,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客源市场存在相似性,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三是资金投入渠道仍然狭窄。文化旅游产业正处于后发赶超阶段,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国家和省州专项投资为主,由于县财政自给率不足5%,本级投入十分有限,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规模较大、资金回收周期较长等因素影响,加之招商引资和对外推介营销难度大,文化旅游产业融资比较困难。四是精品旅游线路仍然缺乏。从区域旅游线路结构来看,向南融入陇南、九寨沟及川陕渝等旅游经济圈,向西北融入川甘草原牧场等旅游经济圈,融入周边著名精品旅游线路仍是努力重点,周边地区游客输入多以“路过型”旅游为主,目的地型” 旅游正在兴起。五是文化旅游产品仍然紧缺。对全县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缺乏统规划和集中打造,产品开发层次和品位较低,产品化、商品化程度不高,没有集中展示全县文化旅游产品的综合性购物场所,缺乏集中展示全县特色饮食文化的街道。六是文化旅游融合仍然不够。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知名度与丰富的本土文化内涵不相符,楹联文化、朝水文化、 采花文化等地域性特色文化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载体,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与市场优势还未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特色经济。七是行业管理水平仍然较低。文化旅游产业正处于起步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文广新局分头管理,管理体制需要理顺,部门合力需要加强等,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县文化旅游从业人数达1400余人,缺乏“高、精、尖、专”人才。(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