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汪受宽
(接上文)
礼是古代政治社会制度和人们行为道德规范的总称。“礼”本指敬神。《说文》:“礼(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豐。”“豐,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朱熹言:“礼,谓制度品节也。”是对礼最全面稳妥的概括。礼源于远古流传下来的传统习惯和仪式,在周代被视为一种严格的政治制度。《左传》载:“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论语》中75次提及礼。孔子认真研究后发现,三代之礼有着互相沿袭借鉴的关系,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他十分重视礼的作用,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是说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制品节来规范民众的行为,民众就会有羞耻心而不违犯礼,并且能自我修养以归于正当。《左传》中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说明礼在宗法制度下是对各种人各种不同的德行要求。从表现形式看,有朝觐之礼、聘问之礼、丧祭之礼、乡饮酒礼、婚姻之礼等,而每一项礼都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目的。“朝覲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堤防)止水之所自来也。”由人与人之间的礼上推为整个国家成员间上下等级之礼,从而达到社会安定国家统治稳定的目的。如果这些礼被废弃,国家、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孔子认为,礼不是走形式,也不是越奢侈越好,要提倡节俭和用心。鲁人林放请教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回答:“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在君臣关系上,孔子提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臣各有礼的要求,这就与后来所提倡的臣对君的愚忠有根本的不同。孔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意思是,人只有恭敬而不以礼相节制就会困苦,人只有审慎而不以礼相节制就会畏惧,人只有勇武而不以礼相节制就会作乱,人只有直率而不以礼相节制就会刺人之非。孔子认为人们要克服自己的欲望去实践礼的要求,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礼对人们行为的节制作用确实是十分重要的。
智在孔子的词语中有知识(知)和智慧(智)的两重含义,不仅讲人的知识、聪明智慧,也讲处世哲学。《论语》中无“智”字,却有数十处“知”字,其中一部分就是“智”的原字。樊迟曾请教何为“知”。孔子回答日:“知人。”在《史记》中这句话译写为“知人则智”,显然在这里“知”就是“智”,智慧之义。知识是智慧的基础,孔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意思是说,有些人没有知识就妄自穿凿,著作篇籍,我不这么做。一定要多闻而择其善者,多见而了解清楚,这是次一等的智。告诉我们,有知才能有智。孔子强调智慧主要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并将其作为评判人的重要条件,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在这里没有瞧不起普通民众的意思,而是指出达到智慧的道路,指出人生终结评判来自于你的学习和实践。
孔子名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说的是智慧者讲究动,如水流般没有止息,每天都要有所前进,从而自得其乐。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提出,人们要学习并懂得三方面的知识,才能成其为智慧。一是命,就是自然法则;二是礼,就是各种规则规矩;三是言,就是别人的言行。否则不能成为君子,不能在社会中自立,不能了解他人的善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就不是智。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了智慧,就能在行事时不被迷惑。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感,勇者不惧。用孔子通过评判时人,提出智者要选择仁者为邻,要节俭而不是奢侈。仅仅是在政治上忠诚和经济上清廉,不一定就是智。关键是你能否建功立业,为民造福。孔子与子贡关于管仲评价的对话很经典,子贡日:“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日:”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续而莫之知也。”管仲辅佐的公子纠被齐桓公杀死,他没有学普通人随主子自尽,而是投靠齐桓公,帮助其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让天下臣民受益,他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孔子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联系孔子所说:“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孔子对宁武子的评价,实际上讲了智者的处世哲学,当国君有道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国君无道时要会装愚傻以保护自己。对可以对话的人说话,对不可以对话的人不说话,智者既不能失去好人,也不能说不该说的话。孔子待人处世的智慧,在历代中国社会很有典型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