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百科网新闻中心)9月28日,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系列活动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山东省教育厅、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被纳入202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得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高校和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的支持,来自各高校的近150名中外学生携手参加本次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交流活动。
本次文化周活动的开展以实地讲学、参观、感受和交流为路径和方式,助力人文交流理念传播,助力教育对外开放,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青年学生间的交流对话、文明互鉴,扩大文化影响力和对外传播力。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孔府雅乐传承人——孔君女士担任雅乐课程的指导老师,国学百科网在现场录制了她的课程并对她进行了专访。
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交流活动
对于类似文化交流活动,孔君女士并不是生面孔。多年来,致力于宣扬孔府雅乐及传统文化,除了精进艺术造诣,便一门心思地扑在了文化传播的路上。无论是孔子文化的交流活动,还是传统音乐的荟萃演出,亦或者祭孔大典的仪式上,都有孔君女士的身影。“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根,因为有了它们,才使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得以延续。”
对孔府雅乐的坚守,源自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何为雅乐?书曰,雅字,意为正也。雅乐,即指典雅纯正的音乐。那所谓孔府雅乐,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是孔子的后代、地方官吏及历代皇帝举行祭祀孔子仪式中的专用乐舞。”每当问及孔君女士关于雅乐的问题时,她便情不自禁地滔滔不绝,脸上总是洋溢着喜悦与自豪。她说,孔府雅乐的形成相传源于鲁哀公。其为祭奠孔子,以孔子三间故宅立庙,常行祀典,孔子的家族及弟子们行“六代之乐”演奏于庙庭,使用“八音乐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作为“华夏正音”,以示纪念,孔府雅乐由此形成。而历经千百的演变,孔府雅乐的意义早已经超乎乐曲本身,其本身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中华传统礼乐文化当之无愧的“活化石”。
孔府雅乐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雅乐体系,其中最被推崇的宫廷雅乐体系是“六代之乐”,分别为《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相传分别创作于黄帝、尧、舜、禹、汤、周武王六个时代。而在这其中,《韶》乐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韶》是我最喜欢的乐曲之一。高潮时,韶乐起,凤凰舞,我眼前不禁浮现出那时社会和谐、世界大同之景象。那雍容徐缓的金石之声,也体现着儒家的礼乐思想。”
“孔府雅乐起源于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朽之作。后人通过雅乐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也是对儒家仁礼精神的传承。” 孔府雅乐根植于儒家文化的土壤,雅乐的歌舞也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讲究阶级秩序,让人们透过歌舞穿越千年,仿佛看见了礼乐相和的国度;“一字一音”精妙独到,曲调平稳悠长,具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感,无不让人感受到儒家礼乐文化复古传统中萦绕的新意,让人真切体会“仁者爱人、中正平和”的美。
“一音一弦,皆是传统文化的无尽魅力。每每当弹奏起雅乐之时,便觉得与古琴融为一体,在久久的琴音里脑海中总是不禁回溯起那个礼乐相合的时代,一次穿越千年与先贤对话的绝妙体验。”
根植本心,不忘初心,让传统雅乐的美与时代相结合
雅乐是门古老的艺术,回味悠长,意蕴无穷。但在快节奏的时代之下,丝弦震动的美往往淹没在追求律动的节奏上。因此如何更好的传承孔府雅乐,发扬现代人喜欢的古琴音乐,便是孔君女士多年寻觅的方向。
“于我而言,创新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先把先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原始版本的古曲弹好。再重新作一番带有时代特征的审视、思索和研究,结合其独特指法和艺术表达,让雅乐古琴翻出新意。”将雅乐艺术之美植根在深厚的传统土壤上,发挥古琴原来特有的“写心”的艺术特长和静雅内敛的乐器性能,在浮躁的时代中,找寻失散已久那一份的沉浸的体悟,让孔府雅乐在时代中,绽放出独一无二的色彩。
人物简介:孔君,女,山东曲阜人,孔子第76代孙、孔府雅乐传承人、博雅琴行创始人、曲阜市诗礼雅乐团团长,常年致力于孔府雅乐、传统雅乐的传承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