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治经以明道——浅谈二程对经学的基本态度与观点(三)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王沁凌

(接上文)

从以上材料可知,“道学” 要在自得,而修齐治平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治经是求道之主要途径,治经而有自得,则大概去道不远了。读经如何是“有验”、如何能自得,二程将之表述为“默识心通”。云:

六经之言,在涵富中默识心通。精义为本。(《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五)

古之学者,优柔厌饫,有先后次序。今之学者,却只做一场话说,务高而已。常爱社元凯语:“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今之学者,往往以游、夏为小,不足学。然游、夏一言一事,却总是实。如子路、公西赤言志如此,圣人许之,亦以此自是实事。后之学者好高,如人游心于千里之外,然自身却只在此。(《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五)

或问:“如何学可谓之有得? ”日:“大凡学问,闻之知之,皆不为得。得者,须默识心通。学者欲有所得,须是笃,诚意烛理。上知,则颖悟自别;其次,须以又理涵养而得之。(《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七)

注疏文章之学往往“只做一场话说,务高而已”。欲求得六经中的圣人之道,不能“只是修饰言辞为心”,而需要在涵畜中默识心通”,以得经之精 义为本。“涵畜” 的具体意思,是于圣人之文“优柔厌饫,有先后次序”,反复沉潜于其中;“心通”的状态,是“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其要不在善言, 而在笃实。“默识心通” 是对学者“自得”之际精神状态的一种描述,而“悠游涵泳”为学至“有得”的主要方式。除“涵畜”之外,有“颖悟自别”而自得者,这当属“生而知之”者,是少数。大多数不能“颖悟自别”的学者,仍需要“学而知之”、“困而勉之” ,仍需要“以义理涵养”而后有得。因此“涵畜”是适合大多数学者的为学之方。不过,仅说“涵畜”、、心通” 似乎还是不易把捉,二程又进一步讨论了“在涵畜中默识心通”的内容,其一为“养心”,一 为穷理”。 云:

“吕与叔有诗云:‘学如元凯方成癖,文似相如始类俳;独立孔门无一事,只输一作惟传。颜氏得心斋。’此诗甚好。古之学者,惟务养情性,其佗则不学。今为文者,专务章句,悦人耳目。既务悦人,非俳优而何?”(《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八)

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故曰性其情。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故日情其性。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一作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河南程氏文集》卷第八,《颜子所好何学论》)

子曰: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为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求圣人之心,而吾之所以未得焉者,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其必有见矣。(《程氏粹言》卷一,《论书篇》)

伊川称赞吕与叔的诗,在”独立孔门无事,只输颜氏得心斋”。他早年作《颜子所好何学论》以名太学,以颜子之学为典型的“默识心通”、学以至圣人之道心” 之学。颜子于夫子所言“不违如愚”,其学“不迁怒,不二过”,“无伐善,无施劳”,一切工夫均围绕“正心养性”而展开。《颜子所好何学论》 中正心养性的讨论,是小程子早年关于“道学”为自得之学的集中表述。关于圣人之道与圣人之所以为圣的思考,贯串在“养心”的工夫中,成为学者治经的一个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养心” 的具体含义,盖指学者通过研求经典,理解和体会作为理想的圣人人格与道德境界,并且思考“吾之所以未至圣人”、“吾之所以未得圣人之道” 之处,进而探索充养、完善自身人格与道德的过程。“养心” 既是治经的目的,也是为学的工夫,其关乎个人成德,确乎是一种“自得之学”。

三、治经以穷理

虽然“养心”、“养性情” 在小程子论治经为学之目的时,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他更多强调且更广为后学所知的,则是“ 由经穷理”。云:

子曰: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今或滞心于章句之末,则无所用也。此学者之大患。(《程氏粹言》卷一,《论学篇》)

或问:“进修之术何先? ”日:“莫先于正心诚意。 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 格,至也,如‘祖考来格’之格。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日:“怎生便会该通? 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八)

或问:“学必穷理。 物散万殊,何由而尽穷其理?”子日:“诵《诗》、《书》, 考古今,察物情,揆人事,反复研究而思索之,求止于至善,盖非一端而已也。”又问:“泛然, 其何以会而通之?”子日:“求一物而通万殊,虽颜子不敢谓能也。夫亦积习既久,则脱然自有该贯。所以然者,万物一理故也。”(《程氏粹言》卷一,《论学篇》)

问:“学者不必同, 如仁义忠信之类,只于一字上求之,可否?”曰:“且如六经, 则各自有个蹊辙,及其造道,一也。仁义忠信只是一体事,若于一事上得之,其佗皆通也。然仁是本。”(《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八)(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