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逸民
今古谭书店马上二十岁了。尽管手头的事忙得我四爪朝天,但作为受惠于这家书店的老读者,我是无论如何要写点文字以示祝贺,以申谢意的。所以,趁着元宵节,停下手中的书稿,泡一壶茶,让思绪自然流淌。
一介书生,注定与书的缘分最深最厚。我曾有“酒徒茶客书痴”的自号。这几十年来,除了卖书没干过,读书、买书、藏书、教书、写书、编书、校书,和书相关的事,基本上都经历过了。从小学到现在,读书的经历有三十多年了;教书也二十多年了,教过高中,也教大学;独自撰写和与师友合著的书大概十五六种了;编过的教材也有近十种了,编过的杂志刊物也有六七种;校书也有几种。其中都有快乐可言,但是买书之乐、藏书之乐,却是最值得回味的。
买书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书店的淘书,一种是网店的网购。这些年我藏书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当当、亚马逊、京东和孔夫子旧书网等一箱箱地买来的。这样的买书,与在实体店的感受、经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失去了淘书的兴味。所以,我更喜欢逛书店。我不是爱旅游的人,尽管爱书,我也没疯狂地去各地寻访实体书店,只是到外地开会、讲学之余,顺便找机会寻找一下书店,满足一下淘书的欲望。在所有的书店之中,于我而言,最值得回忆的有两家,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北京万圣书园,看着它的规模日渐萎缩,不免伤感;另一个则是身边的曲阜今古谭书店,它陪伴我的读书与问学生涯将近二十年。
今古谭书店最早的“蜗牛书屋”时期,我大概没赶上。我2003年9月回到母校读研。那时候校园及其周围还有几家书店,但是我从北门的三人行书店知道了市里新文化街上的曲阜古旧书店。第一次的邂逅,第一次的购书,我都无从回忆了。因为我这十八九年间,去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反正,当时每到周末,我都本能似的骑着自行车或电动车到古旧书店逛一圈。真是“习惯成自然”啊。有时候,兴冲冲去了,到了之后却发现关着门,那种失落感太强烈了,以至于一天闷闷不乐,好像错失了什么宝贝。
古旧书店当时是以旧书为主,新书主要在曲园内的周末书摊。由于亚马逊网和当当网的兴起,大概2005年左右我就开始大量网购了。在书摊上买书的量减少,但是逛书摊也是一种习惯。我记得后来的好友,比如王蒙、王晨等青年才俊,都是在曲园周末书摊上结识的。在古旧书店,当然也结识了不少朋友,所谓“以书会友”,能不令人快慰吗!
而买旧书,自然还是得去古旧书店。尽管孔夫子旧书网提供了巨大的平台,让我们在亟需某本书某类书时,可以迅速入手,但是因为看不到实物,仅靠图片来取舍,往往有诸多失手的时候,出现不少令人不悦的购书经历。所以,到实体店去淘书,这是最令人开心的。
古旧书店的韩哥为人朴实,但是心灵手巧。书店书架顶端摆放的各种烟盒、根雕、酒瓶等等,都说明他是个有情趣的人,不是纯粹的商人。我多次亲眼观摩他做根雕,叹服他的审美眼光和技巧。因为有这样的眼光,所以在旧书方面他也在行。什么书有价值,他基本上都心中有数。这里就涉及作者、书的内容、书的价值,是否绝版,是否签名版,是否一版一印等等,所以和他交流,往往有很多收获。过去说,说书人的肚,杂货铺。要我说,卖书人的肚,杂货铺。韩哥不是学者,不是文人,不是专家,但是他肚子里的掌故、逸闻多得是。我想这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善于观察、善于学习的结果,也得益于他的喜欢聊天,与买书的读者海阔天空的交流,从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成为他见博识广的组成部分。
我觉得在古旧书店的淘书之乐,可以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是书的层面,一个是人的层面。
淘书之乐自然首先是来自经过一番挑拣翻找,得到梦寐以求的书。而这种乐趣,往往是意外之喜。那种乐趣,是在书架上找书无法比拟的。韩哥基本上是周五去济南旧书市场进书,到了周六、周日,几大尼龙袋子的书运到店里,他在群里发个信息,书友们便闻风而动。那些常客如我,甚至都是提前询问书运到的时间,或者根本不问,径直前往。一般情况下,总有四五位书友严阵以待,等候开包。甚至大家都熟悉了,干脆自己动手,一包包的拆开,一摞摞的拿出来,放在地上。当书拿出来的那一刻,真正爱淘书的人,此时的感受便是“饿虎扑食”。每个人都两眼放光,眼疾手快,每个人都失去了平日的君子风范,每个人都心跳加速,故作镇定。有时候不免失望,而很多情况下,则往往难抑兴奋之情。好在大家关注点不同,收藏的方向有别,所以大多情况下,大家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各有所乐。比如我们校医院的梁院长收藏的多是老小说等等,有些老年书友偏爱书画,有的喜欢外国文学。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竞争。文史类的书,大家都有兴味,而且大家都是行家里手,看到珍本、绝版之书,谁都不愿放弃,“拱手相让”真是太残酷了。这个时候,就看谁的手快,那是幸运,不免偷着乐。或者能说会道的,会央求对方让给自己,这种办法也有成功的时候。不管书落到谁手里,都会是有的开心有的伤心。所以,淘书之乐,可能和小朋友玩的一些游戏一样,会有那种紧张所带来的快感。我想这是真正喜欢淘书、经常淘书的朋友都会有的切身感受。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韩哥建立了书店的微信群,新到了书,就在群里晒出照片,我称之为“群淘”,也是紧张与兴奋并存的。
淘书之乐也往往超越出书本身,而来自书友。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我想,爱去唱KTV的,一般很少成为书店的常客。所以,在这间不大的古旧书店里,每次去基本上都会遇到爱书之人,甚至是老熟人。即便是陌生人也没关系,大家会因为书而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大家往往就某本书、某个人、某件事为线索,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这时,以文会友的感觉就出来了。大家也许立场不同,也许观点有别,也许性情差异很大,但是一旦有了某个共同话题,总会放松下来,“偷得浮生半日闲”,相互闲扯几句,以广见闻,也是非常快乐的事。
2017年古旧书店迁址到大学东门,易名为今古谭书店。韩哥和王姐兵合一处,成了新书旧书兼营的大书店,占据了两层的规模。当时开业的时候,老书友纷纷前往祝贺。韩哥还请我们几位小酌,记得那次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著名书法家蒋开征老先生。今古谭书店的字号招牌就是出自老人家之手。大概一年左右,书店再次迁移,搬到了同一路上的北头,由路西到了路东,有两层小楼改为了一座小院。我的淘书之乐,就这样跟随着韩哥王姐的书店不断迁移,但是乐趣不曾稍减。自从古旧书店关门之后,我就再也没有了进城的兴致。你说,一家书店的魅力有多大啊!
我爱淘书,因为兴趣广泛,爱好杂乱,工作之后有工资做保障,更重要的是内子的宽容,我买书往往比较豪放。我揣想我应该是今古谭书店买书消费前几名的书友了。反过来,在今古谭书店买的书,也占据了我藏书的相当一部分,尤其是旧书的数量大多数是在韩哥这里淘来的。每次都是一摞甚至一两包书。在韩哥王姐这里买书,我从来没有讲过价。大家都知道,这些年很多书商囤积居奇,把一些难得一见的书,哄抬物价。但是,韩哥和王姐每次都尽量压低价格,哪些实在会高一点也会说明理由。所以,根本不用讲价,你也不用担心多花钱。所以,与这样的老板打交道,就安心舒心。这也是书商应该有的样子。买的这些书并不能都看,甚至有些旧书,只是收藏起来,没有时间读。但是藏书也是一种快乐。“贪多务得”这是我的自评!没办法,本来也没其他的娱乐兴趣,只有读书、买书、藏书一途,若也不能满足,人生岂不是仅是苦涩啊!
每次买书,大都会拍照,在朋友圈晒一晒,总会引来天南海北的师友的羡慕嫉妒恨。有的人说,哇,壕(即土豪)!有的会说我是导购,他们会根据我的书单去买他们自己喜欢的书。有的则因此知道了曲阜有个今古谭书店,纷纷表示到曲阜一定来去打卡。其实,在我心里,今古谭书店,是曲阜的一张靓丽名片,是圣城的一座文化地标。尽管它不大也不豪华,但足以担得起这样的使命。我说,今古谭书店的存在,是为圣城曲阜保留的一点脸面!这话不好听,但这是我作为曲阜人的切实感受!曲阜不能光有三孔,还必须有活的文化。活的文化,不能靠口号,靠文件,而是遍布在曲阜这片文化圣地上的文化实体。书店的存在,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千古文人书店梦”!我不止一次说过,我有两个梦:一个是书院梦,一个是书店梦!但是,我深知,开书店卖书,非我所能。像我这样的“属貔貅”的人,书对我而言基本上是只进不出,让我去卖书,我估计会很痛苦,尤其是某些孤本绝版书,肯定舍不得卖。这种心态经营书店,是万万不行的。所以,这只能是一个“梦”!这十年来,各大实体书店纷纷传出关门歇业的消息,令读书人徒生伤感。我当然明白经营实体书店的困难,但是我坚信实体书店不会消失。毕竟,还有那么多的爱书人,那么多享受淘书之乐的人!因为书店与读书人是相互依存、相互惠益的。我们会用我们的方式,支持书店。
“秀才人情纸半张”!值此今古谭书店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我用以上的这些拉杂写成的文字,向韩哥王姐表示祝贺!祝福今古谭书店生意兴隆,让我们也能赓续这持续了近二十年的淘书之乐!
鲲鹏按:
逸民立林兄,是书店的老读者,而且是最忠实的读者。他从2003读研起就开始在古旧书店和曲园书摊买书,书店开了20年,他买了19年的书,并且隔三差五,从未间断,论个人购书的数量或花费,他的估量不错,虽然我们也没具体统计过,但凭印象应该能数到前三位。他的淘书心得可谓得其三昧,对古旧书店淘书场景的描述,真是相当精彩和传神。立林是教授,是学者,更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有真性情的朋友,他待人始终平和,爱说真话,所以朋友遍天下,经他介绍或受他影响而与我们书店结缘的朋友不计其数。能在百忙中,给书店撰文,可见他的意气。在此,也祝立林兄的学问和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曲阜做公益那几年错过了今古谭,想来甚是可惜。而今疫情,求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