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大川
曲阜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一个久远的历史基因问题,从东周两千多年以来华夏文明文化重心从未移动游走过。即便今天的山东高考录取分数线都远超其它兄弟省份······
喜欢逛曲阜的小巷,古城的小巷整洁干净但又保留着诸多鲁地文化的遗存,含蓄、内敛的夫子中庸思想充斥在鲁地人的眉宇间,表现在诸如酒桌上推杯谦让、不卑不吭的待人接物里。喜欢曲阜的小巷是因为它有温度有烟火气,你光看那每家每户的“门对子”就像走在名人书法展览的长廊,每一个字都中规中矩饱满而憨厚,偶尔从老屋瓦楞中窜出一株蒿草仿佛在诉说着这小城的古老与沧桑······
我是多年前在一个小巷闲逛中走进这家古旧书店的,灯火阑珊处的那家书店还亮着灯,满屋的旧书插脚的空都没有,一个人遇到自己喜欢的书即是佛家所说的“缘”,满柜子都是你感兴趣的书当然就会忘了时间的存在,末了在旁边的手擀面小摊上吃一碗面再找个小旅馆住下来继续浏览从旧书店里淘来的宝贝······
为了写《孔府厨事》一书,那些年我不间断的到曲阜采风,而孔府旁边的那家古旧书店每次必来来了也绝不空手,很多的第一手资料像孔府孔繁银的口述、孔二小姐的回忆录、骆承烈教授的孔府档案选编、赵荣光文革期间在孔府的蹲守结集等都是在小店“淘”来的。来的次数多了就熟悉了老韩,老韩七零后比我大一两岁,“敦厚”一词用在他身上绝不为过,去时有时他在整理书,有时是和一个善谈的老者神侃,曲阜的老玩意、别人不知道的老故事、以及讲故事的老者他不知道的不多,许多老者、老读者都是他的朋友,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位有一天肯定也会成为老者。
老韩的书店搬了三次家,老店在孔府旁边、五马祠前边斜对着图书馆,我估计他是看好那里的文化氛围和地理优势,后来搬到曲师大旁边路西,不久又搬到往北路东(就是现在的位置),从此改名“今古谭”。搬到曲师大目的不言而喻,周末他能到校园里边出摊,空间上也充分给了他一个够折腾的舞台。说实话就现在人人皆是大师的年代究竟还有多少人在读书?能把一个旧书摊硬撑二十年守着自己的那三分半精神自留地自给自足的生存实属不宜,这也是他微信给我留言要我“弄两句说两句”我第一时间答应他“诌两句扯两句”的最真实的理由。
老韩的旧书店虽然越搬越大,但我还是比较喜欢他最初的那家小店,虽然小的连插脚的空都没有,但却更像旧书店的样子,到处都是旧书根本就没有坐的地方,但真正想看书的谁又在乎你有没有坐的地方?譬如一家小馆他家的牛肉汤好喝谁又在乎排不排队谁又在乎他家的碗沿有个豁子?坐下来太舒服了这书就懒得看了。老韩涉猎很广他店里不光有书还有他收的奇石、根雕、烟盒、酒瓶、碑帖、笔墨纸砚,但凡和文化有关的他都有兴趣,这就好比他在自家屋后的三分半自留地里种了两畦白菜又秧了几沟小葱,还撒了一片芫荽,四周种了一圈的花椒树、树下跑着几只散养的芦花鸡,有人来东瞅瞅西看看临了却拔走了他白菜底下窜出的两棵马蜂菜······
呵呵…我就是那拔野菜的人,老韩不说什么笑笑给个三毛五毛的拿走,实则他真赚不到什么钱,这也是他西迁的最真实的理由。你要生存必须要与时俱进,后来互联网的普及“孔夫子旧书网”发展起来了,原本我一直以为这孔夫子网就是“曲阜古旧书店”的线上网店,后来才知道虽然人家叫孔夫子旧书网但他公司却不在孔夫子家乡。和老韩也算有半毛钱的关系那就是他也开始在孔网卖书了。能真正赚钱的让曲阜古旧书店生存下来的不是我这般的“打酱油者”。一些善本线装旧书、有年代的古书偶尔也能卖个三五本,但价格也是高的你不敢想象,三千五千万儿八千也有,大半都被大学的教授收藏了去。教授一个月万把块钱的工资他能消费的起,也只有这部分人能读懂其书的价值。
“大湿”“叫兽”遍地跑的年代看书的人更少了,看一页书远不及刷刷“快手”和“抖音”视频段子更直观,哈哈一笑一晚过去了。真正买书还得是那有钱的大老板们,光看那书柜就高端大气上档次红木的,书那都是成套成套得买什么《四库全书》《资治通签》《黄帝内经》等等,细走近看那架子上摆的一大溜名著经典也许仅可能就是个书的封套而已。真正想看书的是买不起书的,一本正版书的价格都在几十块成百的,那些靠父母供养的穷学生真买不起,好在学校有图书馆,好在还有老韩的“今古谭”在!
我的几本书印出来之后,我一般就不空手去老韩那里了,去了就给他带一些子过去换回点我喜欢的他园子里的萝卜白菜。去了他总说“还有还没卖完”,说实话我也就指望着老韩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给我挂挂卖卖我的书,其它的哪有卖?都是送。我也成了别人眼中“大湿”了,套用现在最火的网红二哥的话说“我大湿不也有干的时候吗”“爱咋的咋的”,写书的都不看书了,老韩的那三分半自留地还能自留多久?能把一家旧书店开二十年已很难用诸如喜欢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概括了,正如我一本本在超越自己、一本本的在挑战自己一样,守着我们的那三分自留地愿意种点嘛就种点嘛,收是它不收也是它,多了就宽绰过少了就俭均着过,累了就歇歇没事愿意耪耪地就耪耪地不愿意就倒一盅水酒醉醉。伙计们还能愿意到我的菜园子来这说明还是有一部分人喜欢它,这个世界是很大但再大跟你有毛钱的关系?旁边的楼再高你的车再靓我真还就没正眼瞧过,醉眼迷离间我仿佛看到给黄瓜辣椒浇过水的老韩,正蹲在沟渠的黄瓜架下看一对螳螂掐架;看过了掠一眼青葱的菜园出一口陈气说“此生足矣!不再奢求其它!”
老韩名叫韩鹏程。
度娘给出的“自留地”一词解释为: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土地统一经营后,分配给社员使用的少量土地。多用于种植蔬菜。
作者简介:
冯凯(笔名曾用名冯大川)1977年生,微山湖人,国家烹饪高级技师 。从厨二十余年长期致力于鲁菜(鲁西南)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研究挖掘和传承,著有《微山湖老嬷嬷炖鱼》《运河老食谱》《孔府厨事》《孔夫子乡野食趣》《孔孟乡俗食圃》;闲暇醉心于文学创作并有散文集《白马河》《龙脉》《家在冯庄》问世。文字朴实内敛一如田间沟垄里窜出的风中野草,土下根须强劲且充满韧性·····2013年入选“中国网时代先锋优秀人物”同年入编《国家名厨》(商业出版社第二卷263页)第七届全国烹饪大赛山东赛区金奖。个人事迹曾被“食品中国”“东方美食”“人民网”“齐鲁晚报”济宁电视台集中报道。
鲲鹏按:
大川兄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厨师,一个是作家。厨师是正儿八经的国家特二级厨师,最拿手的是烹饪微山湖的鱼;作家也名副其实,他是山东省散文家协会会员,迄今已出了八本书,囊括散文、民俗、地方文史、饮食文化等各方面。这么说吧,他是我认识的厨师中最会写作的,是作家中最会烧菜的。他也是古旧书店和今古谭的熟客,他来买我的书,我也帮他卖书。前天正好卖出他的一本书,于是我给他发信息说“你大作家怎么也得给哥整两句吧写个万儿八千对你来说也是小菜一碟!”果不其然,大川兄一手拿铲一手拿笔,三下五除二,就给我们整出了一桌乡土味浓郁的“精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