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著有《针灸甲乙经》《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特别在针灸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
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六世祖皇甫棱为度辽将军,五世祖皇甫旗为扶凤都尉,四世祖皇甫节为雁门太守。曾祖皇甫嵩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拜征西将军,太尉。后来,皇甫氏族渐趋没落,但朝中大仍不乏做官之人,皇甫谧的祖父皇甫叔献,当过霸陵令,父亲皇甫叔侯,仅举孝廉。
家道衰落
皇甫谧生后遂丧生母,家道更加衰落,过继给叔父,十五岁时随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在战乱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自幼贪玩不习上进,跟村童编荆为盾,执杖为矛,分阵相刺,嬉游习兵。年二十,仍游荡无度,犹不好学,人以为痴。一次,谧将所得瓜果进献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何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成仁,曾父烹豕从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纯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甚感痛,遂拜乡人席坦受书。
发奋著述
皇甫谧从此改弦易辙,矢志发奋读书。二十六岁时,以汉前纪年残缺,遂博案经传,旁采百家,著《帝王世纪》《年历》等;四十岁,叔父有子既冠,丧所生后母,遂还故乡;四十二岁前后得风痹症,悉心攻读医学,开始撰集《针灸甲乙经》;四十六岁,时已为名声鹤起的著名学者,魏相司马昭下诏征聘做官,不仕,作《释劝论》,仍耽玩典籍,忘其寝食,时人谓之书淫;五十一岁时,晋武帝续诏不仕,相传曾到陕西陇县龙门洞、平凉崆峒山避诏;五十三岁时,武帝频下诏敦逼,上疏自称草莽臣,乃不仕;五十四岁时,又举贤良方正,不起,自表就帝借书,武帝送书—车;六十—岁时,帝又诏封为太子中庶、议郎、著作郎等,皆不应,著惊世骇俗的《笃终论》;六十八岁时(公元282年),《皇帝针灸甲乙经》刊发经世,皇甫谧在张鳌坡去世,其子童灵、方回,尊父笃终遗训,择不毛之地,将其俭礼薄葬于塬边。世人称之为“皇甫冢子”。
医学成就
皇甫谧将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针经》《明堂》纂集起来,加以综合比较,“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编纂成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也称《针灸甲乙经》。在十二卷的《黄帝针灸甲乙经》中总结、吸收《素问》《针经》《明堂》等古典医学著作精华的基础的同时,也对中国古老的针灸经络穴位学说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整理,使之发展成为系统的科学,在医学生命科学领域矗起一座千年丰碑。其所撰写的《针灸甲乙经》中共收录穴名348个,比《黄帝内经》多出了212个,并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统一了穴位名称,区分了正名与别名。此外,在书中更归纳总结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方法经验,并对五脏与五官关系、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津液运行、病之标本、虚实补泻、天人相应、脏腑阴阳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状态、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等问题都作了深入探讨和理论上的阐述,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对针灸学以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皇甫谧所撰写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被列为学医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由此,皇甫谧被人们称做“中医针灸学之祖”。此书问世后,唐代医署就开始设立针灸科,并把它作为医生必修的教材。晋以后的许多针灸学专著,大都是在参考此书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而写出来的,也都没有超出它的范围。直至现在,我国的针灸疗法,虽然在穴名上略有变动,而在原则上均依据于它。一千六百多年来,它为针灸医生提供了临床治疗的具体指导和理论根据。同时,《针灸甲乙经》也对国外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到无数国家的重视。
代表著作
《针灸甲乙经》
《历代帝王世纪》
《高士传》
《逸士传》
《列女传》
《元晏先生集》
历史评价
司马炎:“男子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好古,与流俗异趣。”
房玄龄:“皇甫谧素履幽贞,闲居养疾,留情笔削,敦悦丘坟,轩冕未足为荣,贫贱不以为耻,确乎不拔,斯固有晋之高人者欤!洎乎《笃终》立论,薄葬昭俭,既戒奢于季氏,亦无取于王孙,可谓达存亡之机矣。士安好逸,栖心蓬荜。属意文雅,忘怀荣秩。遗制可称,养生乖术。”
李巨来:“考晋时著书之富,无若皇甫谧者。”
参考资料
1. 皇甫谧百度百科 2. 重磅| 皇甫谧的“四大贡献”与“四大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