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283年—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其著有《玉函方》《肘后备急方》等。
人物生平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其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16岁时,拜郑隐为师,因潜心学习玄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
晋永兴元年,葛洪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任将兵都尉,与石冰的农民起义军作战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次年,他辞官前往洛阳搜寻炼丹制药之书,但因陈敏盘据江东作乱,归途断绝,遂流落在徐、豫、荆、襄、江、广诸州之间。后来,葛洪绝弃俗世生活,锐意于松乔之道,服食养性,修习玄静,继而师从鲍靓,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建兴二年,葛洪返回家乡,隐居深山继续从事《抱朴子》的创作。东晋开国,朝廷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咸和初年,司徒王导召葛洪为补州主簿,后转为司徒掾,迁咨议参军。
咸和二年,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令。赴任途经广州,刺史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罗浮山炼丹,葛洪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他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享年81岁。
医学成就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他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葛洪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成为后世医者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葛洪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即使必须花钱买也便宜,改变了之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发明,就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
葛洪尤其强调灸法的使用,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明确的注名了各种灸的使用方法,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针灸的人也能使用。
代表著作
《抱朴子》
《肘后备急方》
《金匮药方》
《玉函方》
《神仙传》
《军书檄移章表笺记》
《碑颂诗赋》
《隐逸传》
历史评价
房玄龄:“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
参考资料
1. 葛洪百度百科 2. 葛洪-古诗文网 3. 葛洪-名医-中医世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