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东汉三国岭南佛教若干问题初探(一)

来源:首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论文集

作者:周永卫

引言

佛教在中国早期传播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近一个世纪以来,梁启超、冯承钧、汤用彤、陈垣、胡适、余嘉锡、周叔迦、周一良、季羡林、任继愈、马雍、吴焯、阮荣春、荣新江等学者,以及法国汉学家马伯乐、伯希和、日本汉学家松本文三郎、荷兰汉学家许理和等中外学者1,围绕汉明帝感梦遣使真伪问题、《四十二章经》真伪问题、《牟子理惑论》撰写年代问题、佛教输入中国路线问题等,进行了持久而深入的讨论。时至今日,这些问题虽然没有定论,但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主流意见已经趋于一致,比如《牟子理惑论》撰写年代问题,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撰写于汉末三国时期;在佛教输入中国的路线问题上,以陆路输入之说占据上风。“印度佛教由海路传入中国,最早亦当在桓帝末世,此时中原地区已流行佛教,并有译经的胡僧,则海路迟于陆路,固不待言”。2“综合已有的历史文献及80年代以来的考古图像资料,特别是考虑到阿富汗最近新发现的公元1世纪早期的佛教文献,我认为佛教从西北印度大月氏(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经陆路传入中国的说法最为合理。”3“佛教从这里(按:至川缅甸路)以及海路传入中国,也是历史事实。只不过在最早的时期只能通过中亚而已。”4

笔者不自量力,在研读原始文献和前贤经典的基础上,对佛教海路输入中国的可能性问题,以及东汉三国时期岭南佛教的发展问题等,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草成文字,期待方家批评指正。

一、不容忽视的南海子碧——《道行经后记》的重新解读

汤用彤先生在论述汉代佛法地理时,曾“取群书可信之记载,表列汉代佛教分布之地方于下”:5

楚王英彭城等八城 临淮二县 丹阳泾县
桓帝洛阳
襄楷平原湿阴人(今临邑县地)
某君襄乡浮图
《般舟经》校定许昌寺
笮融丹阳 下邳 彭城 广陵
陈慧(安世高禅学之继承人)会稽
韩林(同上)南阳
皮业(同上)颍川
严浮调临淮 洛阳
孟福(支谶笔受者,字元士)洛阳
张莲(同上,字少安)洛阳
牟子苍梧 交趾

表中可信记载的群书,包括《后汉书》《三国志》《水经注》《出三藏记集》和《弘明集》。其中“《般舟经》校定”、孟福、张莲三事均出自僧佑《出三藏记集》中的《般舟三昧经记》,为论述方便,特征引如下:

般舟三昧经记第八   未详作者

般舟三昧经,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天竺菩萨竺朔佛于洛阳出。菩萨法护。时传言者月支菩萨支谶,授与河南洛阳孟福字元士,随侍菩萨张莲字少安笔受。令后普著。在建安十三年于佛寺中校定,悉具足。后有写者,皆得南无佛。又言,建安三年,岁在戊子,八月八日于武昌寺校定。6

此经记内容与《道行经后记》有惊人的相似:

道行经后记第二 未详作者

光和二年十月八日,河南洛阳孟元士。口校天竺菩萨竺朔佛,时传言译者月支菩萨支谶,时侍者南阳张少安、南海子碧,劝助者孙和、周提立。正光二年九月十五日,洛阳城西菩萨寺中沙门佛大写之。”7


注:

1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这18篇论文完成于1925年之前。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完稿于1936年。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此书初版于1938年。陈智超编《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内收陈垣与胡适1933年讨论《牟子理惑论》真伪问题的往来书信多封。周叔迦辑撰、周绍良新编《牟子丛残新编》,上海:上海书店,2001年,内收梁启超、周叔迦、余嘉锡、周一良、胡适、伯希和、松本文三郎等人讨论《牟子理惑论》问题的论文及书信。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马雍:《东汉后期中亚人来华考》,《西域史地文物丛考》,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吴焯;《佛教东传与中国佛教艺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阮荣春:《佛教南传之路》,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荣新江:《陆路还是海路?——佛教传入汉代中国的途径与流行区域研究述评》,《北大史学》2003年1月。马伯乐、伯希和文见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佛教在中国早期的传播与适应》,李四龙、裴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原书英文版初版于1959年,系作者的博士论文。

2吴焯:《佛教东传与中国佛教艺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9页。

3荣新江:《陆路还是海路?——佛教传入汉代中国的途径与流行区域研究述评》,《北大史学》2003年1月。

4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4~25页。

5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7页。

6僧祐撰,苏晋仁、萧鍊子点校:《出三藏记集》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64页。文中“菩萨法护”,严可均认为“当有误, 晋初有竺法护,非即此”。苏晋仁先生 认为“此四字前后无著,或系后人传写阑入, 当删。”按:戊子年应为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文中“建安三年”疑有误。《出三藏记集》一般又简称为《祐录》。

7僧祐撰,苏晋仁、萧鍊子点校:《出三藏记集》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64页。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