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华夏文明探源的巨大误差何在

作者:开封• 韩鹏

我们研究华夏文明发源地的历史,可谓用心良苦,以至于举全国之力,持之不辍。可是,由于在创世指导思想、创世方法、上古历法运用方面,失去了华夏民族根本的世界观作依据,至今仍在探索的大门之外徘徊,甚至连其门坎都没有进入。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在华夏文明探源中,认真反思。下面我以昆仑山文化内涵举例,来对比当前这一探源研究所处的混乱状态。

上古时期的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台,是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是中国“河出图”的“河”文化、“山”文化发源地。

古人文化中的“昆仑山”,至少有以下方面互为依托的综合含义:

一是大约10—1万年前,黄河上中下游全线贯通后,在自然黄河下游、即河南荥阳东部的渤海、黄海之间,冲积形成河洲。随着河洲地平面的抬高,形成的四海环绕瀛洲,也是《山海经》中的五山,瀛洲岛,又是东瀛(夷)人文化的最早发源地。

二是燧人氏雷神与华胥氏之子伏羲,出生在黄河下游的灉(汴)水、沮(睢)水会同之地的“雷(震)泽”,正是伏羲八卦的震卦、东北方、立春之位和“帝出于震”之位。

三是伏羲在灉(汴)水流域的“河洲”“昆仑山”之地,运用太极八卦、九宫图历法方位文化,最早划分了具有时空历法规定性的九州各州方位,也是以冀州为核心的九州中央之州。以历法为支撑的九州文化,自从而产生。

四是九州“冀州”与“昆仑山”同地。东汉宋均注《河图括地象》言:“冀州,昆仑之山也。”上古时期的“昆仑山”,与汉代之后命名的青藏高原“昆仑山”毫无关系,不过是后者对前者的文化传承而已。

五是上古时期的“昆仑山”与“天地之中”同地。唐代徐坚《初学记》言:“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之中”,即“天人合一”的“天地之中”,也称“天下之中”“天地人之中”。

六是“昆仑山”“天地之中”,上对应“北斗星”,在黄河下游四海环绕的“九州“之中。晋人王嘉《拾遗记》言:“昆仑山者,西方曰须弥山,对七星之下,出碧海之中。”“七星”,即“天之中”的“北斗星”。“北斗星”之下,就是“地之中”的“昆仑山”,也是西方佛教传说中的圣地——须弥山。

七是九州的中州“冀州”,是昆仑山核心地区;九州的西北州“柱州”,是昆仑山的“柱州”、或称“天柱”;九州的东南州,是昆仑山的“神州”。南朝宋时期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河图》言:“东南神州曰晨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

汉代纬书《河图括地象》言:“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千里,名曰神州”。印证了九州与昆仑山统一性的对应关系;“冀州”,即“天地之中”;“天地之中”,上对应“北斗七星”;“北斗七星”之下,即“昆仑山”的正确观点。

八是黄河下游昆仑山、河洲、九州的形成,与10——1万年前黄河全线贯通于下游的时间最为相近,与一万年前新石器人类产生历史基本相当,与燧人氏及伏羲居住河洲、雷泽、昆仑、九州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史典传承、民间传说等,互为凭证。

九是至今为止,古代天文学家测量的“天地之中”,只留下重要的两处:一处是西周测量黄河中游末端、登封阳城的“天地之中”;一处唐代测量黄河下游、开封浚仪岳台的“天地之中”。

按照战国《荀子·大略篇》中“王者必居天下之中”和西周《周礼·大司徒》中“地中…… 乃建王国”的观点,登封本应为西周“建王都”之地,但周人却毅然“建王都”在西部的洛阳,用事实否定了华夏民族世代传承的“天地之中”“建王都”和“王者必居”的创世思想方法。

而开封浚仪岳台“天地之中”,自唐代天文学家测定为“天地之中”之后,得到的后周、北宋、元代天文学家实地反复测量的认定,也从未遭到后人的否定。这里,正是“天之中”北斗星的“子”位,对应“地之中”昆仑山的“午”位和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位置所在。

以开封浚仪岳台“天地之中”,为“太极”“昆仑”“冀州”之位,形成了以“天地人合一”于“天地人之中”的天皇、地皇、人皇的“三皇”文化,形成了五行五方五色历法文化互为依据的“五方帝”文化,形成了以“冀州”为九州中州、九宫图“中宫”、开阳封阴的春秋郑国“开封”之地,又称阴阳两仪和合的春秋卫国“仪”邑。

中国正在进行的华夏文明探源,不了解这些华夏民族的根本创世思想方法和历法文化,不了解“昆仑山”“九州冀州”“天地之中”“北斗星”“河图文化”之间,真正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内涵,焉能步入正确探索和阐发华夏民族发源的大道正路,焉能迈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山门玉阶,焉能让华夏民族真正皈依华夏人文始祖伏羲思想文化、精神灵魂的家园。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没有华夏民族人文始祖肇始河图洛书和历法等创世思想方法指导,华夏文明探源还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中国的一些历史文化大家们,到了应该学习一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的时候了。

历史终将证明现代哲学家冯友兰的观点:“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易经》的本质,就是华夏人文始祖肇始肇始的河图洛书和历法文化。

以上文章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国学百科网意见,仅供学术探讨。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