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试论开封黄河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开发问题

作者:开封 · 韩鹏

包括开封在内的整个华北平原,都是由海河平原、中央平原、黄淮平原组成的。三个平原都是由黄河在下游不断冲积而形成的结果。因中央平原位居三个平原的中部,故也称“中原”,本义是最早位居中央的原始中土。

远古时期的开封,在河南荥阳桃花峪、太行山、北邙山的东部,也是渤海、黄海结合部的东海之地,是原始黄河上中下游贯通之后,大量泥沙最早冲积形成的河洲、九州、中原、华北平原的始发地。由于远古、上古的原始黄河,在下游的东北方、东方、东南方作扇形摆动,不仅冲积形成了东北部的海河平原,中部的中原和东南部的黄淮平原,也形成了随着三个平原方位不断摆动的黄河下游主河道。

其中最早的主河道,便是伏羲出生地、肇始河图洛书、划分九州之地的灉水、沮水,也称汴水、大运河、睢水等。由此,成为了三皇五帝、夏商诸王的最早发源地,也是人文黄河、黄河文化、华夏文明的最早发源地。地处现在开封北部的黄河,本是远古、上古时期的灉水、汴河、济水、大运河主河道,也是这一时期原始黄河下游的主河道,为开封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黄河文化、弘扬黄河精神,规划发展国家黄河文化旅游园区,重新复建中国文化高地,提供了高等级、高品位、高质量的人文资源和开发依据。

一、黄河形成需要有两个条件:

一是冰川期(约300—1万年前,一说250—2万年前)的结束,冰封的大地逐渐解封,开始有了形成河流之水的条件。

二是黄河上中下游贯通(10—1万年前)后,与荥阳东部渤海、黄海相链接,原始黄河开始出现。

两个时期的下限时间比较接近,正好对应1万年前新旧石器时代的交会期,被认为是华夏民族产生前的孕育期。

二、开封地区,即黄河下游河流形成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带有大量泥沙的黄河,冲积河南荥阳东部的渤海、黄海结合部,这是海底高出海平面后,开封地区的位置所在;

二是渤海与黄海西岸地平面不断抬高,并不断扩大成为四水环绕的河洲。有了河洲,黄河下游、荥阳东部开封的河流,才有了依附的地理载体。

三、燧人氏迁徙开封的人文依据:

燧人氏产生的年代没有定论,分别有百万年、几十万年、几万年多种解读。但都认为燧人氏产生以火的使用为标志,一直到伏羲时期之后。燧人氏居住黄河中下游之地的依据有:

一是黄河中下游结合部,即荥阳西部的南北一线,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燧人氏居住的人文遗址(如许昌灵井人为12.5—10.5万年前、鲁山仙人洞人为3.3—1.2万年前、郑州樱桃沟燧人氏为4万年前,等大量人文遗址);

二是荥阳东部的黄河冲积的河洲上,有燧人氏之子伏羲、伏羲之母华胥氏居住的河流、沼泽,也就是流经开封的灉水、沮水、雷泽。

四、黄河下游河洲上的河道,是华夏民族历史上最早的原始黄河主河道。原因有二:

一是河洲上灉沮二水会同的雷泽,是燧人氏之子伏羲的出生地,也是目前中国最早史典中,记载黄河下游最早的两条河流和沼泽地;

二是伏羲在灉沮二水流域,创造了华夏民族之人,创造了以河图洛书、太极八卦和原始历法,为标志的华夏文字、文化、文明。灉沮二水,是华夏民族最早人文河流,也是河洲上原始河流,即黄河下游的的原发地和主河道。

五、伏羲、大禹以上古河洲的灉水,为中枢之河、之水划分了九州,九州具有严格的原始历法定位。伏羲、大禹九州具有不同的历法特征:

一是三皇五帝时期,使用的是以黄河下游主河道灉水为中央之地的伏羲九州,其主要特点是以中州冀州为天地之中,即九州中央核心之位的;

二是夏代、商代时期,使用的是以黄河下游主河道大运(汴)河为中央之地的大禹新九州,其特点是以中州豫州、北方州冀州为天地之中,即九州的核心之位。大禹九州方位的调整,是九州东南冲积土地扩大的结果,也是导致大禹九州中州豫州和夏都南迁的主要原因。正与黄淮流域的大运河、大运河之滨的大禹阳城相对应。

西周时期黄河下游的中州豫州核心地,迁徙到黄河中游末端的洛阳,大禹九州各州随之被打乱,但面积得到了扩大,大九州、大中国、大中原的理念开始形成。

夏代的大运河,就是原始黄河下游的主河道,而大运河四个方位的东江、西河、南淮、北济“四渎”,仅仅是大运河分流洪水的支流。

六、伏羲时期肇始的太极八卦文化,包含着两个特别重要的含义:

一是华夏民族及其文字、文化、文明发源地的标志,故有“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人文之始”的盛名。其历史文化地位,是至今中国任何史典所不及的。

因开封有了灉水、即汴河,才有河图庄、“龙马负图处”石碑地名文化传承。而龙马负图,就是伏羲肇始的河图洛书、八卦爻符文字图;因开封汴河岸边有了仓王村、仓王城,才有仓颉创造象形文字“仓颉书二十八字”在开封的文化传承。

因此说,开封灉水汴水,现在的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字的最早产生地。贵州水族的水书,也发源于开封的睢(沮)水流域,睢水是灉水汴水的支流,传承水书的水族也自称为睢水之人。

二是伏羲八卦九宫图,是中国最早历法产生的标志,四面八方、四时八节等,都是历法中的时间、空间概念。它是华夏民族开创人文历史遵循的根本大法,也是伏羲、女娲手中高举的“规与矩”,一个画圆,一个画方,代表着天圆地方的“天地”大道大法。它是我们甄别、认定三皇五帝、夏商诸王,居住和建都之地的根本依据和法理支撑。

七、上古历法文化,是五帝定位的基本依据。

如伏羲,是四象中的青龙帝、是四方中的东方帝,是四季中的春帝,是五行中的木(仁)德帝,五色的青帝等。

如神农,是四象中的朱雀帝、是四方中的南方帝,是四季中的夏帝,是五行中的火(礼)德帝,五色中的赤帝等。

如轩辕,是五行中的土(信)德帝,五色中的黄帝,五方中的中央帝,五季中的长夏帝等。

如玄嚣,是四象中的白虎帝、是四方中的西方帝,是四季中的秋帝,是五行中的金(义)德帝等。

如颛顼,是四象中的玄武帝、是四方中的北方帝,是四季中的东帝,是五行中的水(智)德帝等。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五德,本由中原的五帝之德传承而来。

三皇五帝夏商诸王,都有自己存在的法理依据,道德位置,都可以通过上古时期华夏先民创造的原始历法法则,找到他们居住和建都的法理依据、道德凭证。

而上古时期的黄河、灉水、汴河、四渎等人文河流,均具有自己在历法文化中的时空位置,均与上古时期的历法文化、五帝文化之间,存在依存、互证的历史地理关联性和规律性。

科学的任务,就是探索规律的。因此,具有规律性的太极八卦、河图洛书等历法文化,也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文化。

总之,上古时期黄河下游主河道,与灉水、汴水、大运河曾是同一河道,也是三皇五帝、夏商诸王居住、建都的核心流域,留下了大量人文遗产、人文遗址、人文资源,是开封,乃至中国、世界独有黄河文化资源,也是提炼黄河人文精神,树立中国文化自信,打造华夏民族家园,规划开发国家黄河文化公园不可多得的高品味、高等级资源,又是我们研究黄河、大运河文化和华夏文明发源地取得的初步成果。

以上文章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国学百科网意见,仅供学术探讨。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