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西湖水文化初探(八)

来源:西湖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杭州市图书馆学会  周未隼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情报室

西湖能在历史上长期保持“霞光映碧波,水色入心清”的美景,除了因有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的疏浚外,还与明代杨孟瑛在杭州当太守时所主持的整治西湖的功绩分不开的。明代钱塘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和《西湖游览志余》中,就比较详尽地记载杨孟瑛的治湖始末,并给以崇高的评价。他说:“盖自乐天之后,二百岁而得子瞻;子瞻之后,四百岁而得温甫。”“西湖开浚之绩,古今尤著者,白乐天、苏子瞻、杨温甫三公而已。”

西湖自唐、宋疏浚后,繁荣一时。宋室南渡定都杭州,南宋统治者出于自己享乐的需要,也非常重视西湖的建设,把西湖作为他们的“销金锅”,可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元灭南宋后,有人认为,“西子亡吴,西湖亡宋,事同一辙。”以西湖为尤物,把破国之罪,硬栽到西湖头上。使统治近百年的元代在杭州仅“尝开候潮门以南运河及龙山河,而守令治西湖者无人。”就是这个缘故。“元惩宋辙,废而不治,兼政无纲纪,任民规窃,尽为桑田。”至明代弘治末(公元1505年),西湖“苏堤以西,高者为田,低者为荡,阡陌纵横,鳞次作叉。”苏堤以东浩渺的外湖也是“池荡田庐弥望”,“灶突相接,桑拓成林”,“萦流若带”,难行舟船。豪强乘机侵占,筑笆圈地,“十里湖光十里笆,编笆都是富豪家;”“西湖三百亩,强半富儿田。”就是当时西湖的写照。西湖“向称际山为岸,至是而去山甚远矣。”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杨孟瑛任杭州知府。他不忍西湖的淤塞湮废,决心开浚西湖。要开浚西湖,就必须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向因袭两百余年的错误舆论宣战;就必须向已侵占西湖十分之九的豪强贵族既得利益者宣战。杨孟瑛治湖的迫切性、任务的艰巨性及工程的规模,远远超过白苏二人。杨孟瑛“锐情恢拓,力排群仪”。通过御史车梁,佥事高江,上疏朝庭,列举五大理由请浚西湖。认为“杭州为人物之都会,财赋之奥区,而前贤建立城廓,南跨吴山,北兜武林,左带长江,右临湖曲,所以全形势而周脉络,钟灵毓秀于其中。若西湖占塞,则形胜破坏,生殖不繁。”“杭城东北二隅,皆凿濠堑,南倚山岭。独城西一偶,濒湖为势,殆天堑地。是以涌金门不设月城,实倚外险,若西湖占塞,则塍径绵连,容奸资寇,折冲御侮之便何藉焉?”“唐宋以来,城中之井,皆藉湖水充之,今甘井甚多,固不全仰六井、南井也;然实湖水为之本源,阴相输灌,若西湖占塞,水脉不通,则一城将复卤饮矣。”“况前贤兴利以便民,而臣等不能纂已成之业,非为政之体也。五代以前,江潮直入运河,无复遮捍。钱氏有国,乃置龙山、浙江两闸,启闭以时,故泥水不入。宋初崩废,遂至淤壅,频年挑浚。苏轼重修堰闸,阻截江潮;不放入城,而城中诸河,专用湖水,为一群官民之利。若西湖占塞,则运河枯涩,所谓南柴北米,官商往来,上下阻滞,而间阎贸易,苦于担负之劳,生计亦窘矣。”“杭城西南,山多田少,谷米蔬果之需,全赖东北。其上塘颜河田地自仁利至海宁,何止千顷,皆藉湖水以救亢旱。若西湖占塞,则上塘之民,缓急无所仰赖矣。”最后他披肝沥胆,向朝庭表明自己的决心:“西湖有无,利害明甚,第坏旧有之业,以伤民心,怨离将起,而臣等不敢顾忌者,以所利于民者甚大也”。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