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西湖水文化初探(九)

来源:西湖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杭州市图书馆学会  周未隼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情报室

从上疏到正式开工,先后足足花了五年时间,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二月得到工部批准,发出告示,马上动工。浚湖一开始,果然“浮言胥动”,“谤议藉藉”。杨孟瑛横眉冷对,说:“天下事未有不任怨而能立功者,况是非久当自定,苟利吾民,理何恤哉?”于是张贴《开湖告谕》说:“惟湖上之园地、尽是豪富家之封殖,一旦开毁,百口怨咨,民既伤心,我亦动念。但今民产,本昔官湖,民侵于官以肥家,固已干纪,官取于民以复旧,岂为厉民?又惟上塘万顷之田,宿仰西湖千亩之水,水尽湮塞,田渐荒芜,利归于数十家,害贻于千万井,况古人留利物之泽,岂今日启生事之端?幸相导以平心,勿相摇于异说。“予性知执法,心在利民,非势力之可移,惟鬼神之是质。凡我父老,率尔乡间,早为迁移,无肆顽梗!”杨孟瑛远见卓识,一心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于同豪强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正是非常可贵的西湖水精神的体现。浚湖共用工一百五十二天,斥毁田荡三千四百八十一亩,并利用浚湖淤泥补益苏堤“高二丈阔五丈三尺”,两岸遍植万柳,在西里湖筑起一条与苏堤平行的新堤,增架六桥(即环壁、流金、卧龙、隐秀、景行和浚源这“里六桥”)。“自是西湖始得唐、宋之旧”,“六桥烟水悉还旧观,而上塘数千顷之田无旱膜忧。”人民纪念他,称他所修筑的这条堤为“杨公堤”。故址在里西湖沿岸今西山路一带,今堤迹已无存。

西湖的这一次整治,虽然只是浚湖,只是恢复原有的水利设施,但它在西湖的开发史上,在杭州地区的繁荣史上的重大贡献是明显的。没有这次坚决的行动,就不会有今天的西湖,西湖就会象绍兴的鉴湖一样作为历史的名词而存在。

明代的西湖整治中,施工已达到相当水平,如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钱塘县令沈匡济提出的《清湖八议》就是一个完整的竣湖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不但提出了浚湖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要求,而且对施工方法,钱粮,质量控制,施工指挥和测量技术、方法都做了较详细的说明。

杨孟瑛整治西湖之后一直到雍正二年(公元1724),没有进行过全面整治,权豪势家挤占湖面的过程又在重演,当时,“循视湖堤,审其淤塞之状,则里湖自孤山路迤西,向为有力者占种菱荷,渐次沮洳十之二三焉。外湖自柳洲迤南,过湖心亭,纵横十余里,葑老根深,云横陈布,奸民将觊为稻哇十之七八焉。”这种严重的趋势,迫使清政府不得不作出决定,要全面整治西湖。

雍正二年,由主管官吏先后提出两个《请开水利,以赡民生,以裕国计》的奏疏分别是完整的整治西湖的初步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阐述了西湖对杭州城市给水和农田灌溉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工程的任务是“浅涸者挑深,淤塞者开浚,芟除葑草,以复故址,而畅湖流。”施工的方法是“先里湖而后外湖,先硬土而后葑滩。”“其淤泥葑草,则雇用小船搬运,邦筑于各旧堤之上,加阔加高,以坚堤址。”主要建筑物是“沿堤钉桩编竹,不使淤泥坍入湖中,里湖各桥建闸启闭,不使沙土流入湖内,”还对施工的组织领导、经费以及配套工程的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考虑。秦疏中对施工中的工程分段、指挥机构、工资、工具、工时、工程船只、机械组织、浚挖质量验收,弃料及筑堤、工具及设备管理、材料、伙食、稽工随员待遇、夫头、报告制度、征地移民等项内容的说明比天启年间提出的《清湖八义》有了更大的进步。工程历时两年,效果很好,整治后的西湖是“湖面澄泓练如镜,如群峰鳞鳞,倒影在下,渔船莼艇,纵恣所如,郡人来游者咸快旧观之顿还,早干之有赖也。”这次整治是西湖水利史上的重大事件,成效是显著的;但也是一个向权势妥协的产物,并没有完全恢复明杨孟瑛整治后的规模,这时环湖只有二十二里四分,以山为湖岸的旧观已不能恢复。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