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中国道家对于哲学问题之解—兼论道家思想的自成体系(一)

作者:罗广英

一、文化基础问题的整体性、结构性和一元化能动解读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礼记·礼运》)

“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白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周敦颐·《太极图说》)

二、本体论(自在之物)问题

道家是在主客观互动中有过程、结构和顺序地解决本体论问题的。主客体结构性合一。

1、主客观区别与保留完整过程的几何结构式全息互动:“有物混成先天地,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象元第二十五》)

2、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过程性和结构性统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周易》)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及之。”(《道德经·偏用第四十三》)

“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万物生之于有,有生于无。”“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灵枢·脉度第十七》)

3、文字表述有实际自然生成过程和认识过程的结构性对应承载:

“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王冰《素问序》)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之内论而不议……”文经图纬,天圆地方……

三、方法逻辑问题

1、思维的维度认知

抽象(形象)思维(从一维感知到三维抽象模型的构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为一,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怳(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赞玄第十四》)

“言、象、意”的三维内涵,“言不尽意,立象忘言,得意忘象”(《周易》)。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庄子·天地》)

自然能量、人的思维都是无形的,属于形而上范畴。能量作用的周期性过程也是无形的,属于形而上范畴,人类对于无形能量和能量作用过程的认识也是无形的,属于形而上范畴。如何实现以上形而上的相对稳定的有形的承载表达是人类思想深化和进行交流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传统中医的经络和经络学说就是人类解决形而上问题认识生命的杰出成就,也是学习传承中医必须弄清楚的基本问题。

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分而为二以两象,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 故再扐而后挂。”(《周易》)

“有部分,用阴和阳,用阳和阴, 当明部分,万举万当。能别左右,是谓大道;男女异位,故曰 阴阳。审察泽夭,谓之良工。”(灵枢·五色第四十九)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2、主观是非形式逻辑顺从自然生成过程形成自然生成逻辑思维

《道德经》:“绝圣弃智”“绝学无忧”。河上公《道德真经注》:“仓颉造字,五帝书象,不如三皇结绳无文而治。”

《黄帝内经》:“不以数推 以象之谓也。”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体道第一》

“恍兮惚兮,其中有精,其中有真,其中有信”“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道德经》)

“顺是凡,逆是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张三丰)

“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四、承载表述问题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无源第四》)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道德经·显德第十五》)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素问·五运行大论》)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制器者尚其象”(《周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