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墨子》与《那先比丘经》问答模式之比较(二)

作者:王书瑞

子墨子曰:“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汤放桀于大水,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象》: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命曰《驺虞》。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巫马子、魏越、程繁究竟是不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或者究竟有没有真的和墨子对话,我们无从得知真假,目前智能依靠推测回答,归纳称为半真半假的问答模式。

二、文际传播格式问题

文际传播(即跨文化传播)格式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大致可以分成:直传与问传,真传与假传。死传与活传、主传与被传、假借传与亲自传。

1、直传与问传

直接传播指以直接的方式进行传播,以欧洲人的传播方式为典型。比如马可·波罗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约四年,于 1275 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中国游历了17年,回去将其在中国的经历直接传入欧洲。

问接传播是指通过第三方传播,与直接传播相对。比如,中国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再比如,晚清时期中国人通过日本了解西方文化,而并非直接去了解西方的学科文化,典型的是 将“Philosophy 费禄学”译成“哲学”,这是有失偏频的翻译。

 2、真传与假传

真传是指将一本真书传播,以《那先比丘经》的传播为代表。此经作为一本“孤经”被翻译成众多版本并进行传播,在希腊文化对早期佛教的影响以及希腊、印度文化的发展脉络等等文化融合与交流总结出了一些启示。

假传是指将一本假书传播,以《老子化胡经》的传播为代表。为了传播特定的价值观,输出其特定的目的。

3、死传与活传

不变通的传播,称之为死传。比如罗马教廷的传播以及一些西方其他教派的传播。生硬地或者极少将其教义本土化传播,不能灵活地变通。

进行变通的传播,称之为活传。比如,耶稣会教义的传播。1583 年,利玛窦来到广东,在中国南方辗转度过十八年后,终于在 1601 年进入北京,之后的十年,利玛窦以其精湛的数学和天文知识和对中国经典的通晓,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传播,并且将其中国本土化,成为了适应中国的活传。这个模式也被其他许多相继来华的耶稣会士采用。

4、主传与被传

主动传播以西方人的传播为典型。比如,基督教的传播是欧洲人将其教义主动传播到中国土地上,大量基督传教士进行交易传播。在中国建立了众多教堂,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北京南堂、北堂;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青岛天主教堂等等。

被动传播以中国人的传播为代表。中国人古代的传播不主动传播,而是等待外国人来学习,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内敛的张力以及一种以柔克刚的处事人生哲学。

5、假借传与亲自传

假借传播是与亲自传播相对的传播方式,比如回教的传播就是借用第三方进行传播的教义。

亲自传播与假借传播相对,比如利玛窦传播天主教;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三、《那先比丘经》问答模式考

汉译佛经《那先比丘经》(南传巴利文佛典《弥兰王问经》或《弥兰陀王所问经》)于东晋(公元317-420)年间著录于汉文典籍。按照世传佛教经典,《那先比丘经》是“失译人名附东晋录”,大意是译者失传。在现存汉文佛教经典中,该经有两卷本,也有三卷本,内容一繁一简。那么《那先比丘经》的问答模式也有其特色。

  1. 直接与问接

从学术史的角度看,《那先比丘经》是印度与希腊文化交流史的见证之一,具有重要意义,此经中那先比丘和弥兰王之间的问答正是反映了当时佛教和希腊文化相遇之际碰撞出的火花。从直接的角度来看,此经给了中国人直接了解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契机。此经的传播同样也是间接的,在汉译本《那先比丘经》中,大量借用了中国的故事与典籍,借用中国哲学来间接传播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

2.亦真亦假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之后逐步被本土化,佛学与中国之间自古便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那先比丘经》作为一部佛教经典,其基本文化指向为印度文化。但经文献研究发现,此经不仅存再在着印度、希腊因素,也存在着很多中国因素。是对于此经的再创造,所以《那先比丘经》亦真亦假、非真非假。

3.亦主亦被

《那先比丘经》属于主动传播,也属于被动传播。一方面,此经是北本于东汉时传入中国,即汉文大藏经中的《那先比丘经》;南本约定型于4世纪,即收入南传巴利三藏并流传于南传佛教各国的《弥兰陀问经》,属于主动传播。另一方面,此经并非完全主动传播。《那先比丘经》在是通过后人翻译、学习、流传的佛教经典,并非当时传教人主动翻译流传。

四、三款六式框架下之观照

张耀南教授在《“三款六式”:一个“公共哲学框架”之建构》中将“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总结为“西化比”“并置比”和“化西比”。笔者认为,“化西比”是研究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进展和成果。受到张耀南教授的启发,笔者认为,对《那先比丘经》的研究可以分为“直款之借”,“不款之用”和“绕款之拿”。而这三款之下,则各有两式,分别是“死直之借”、“活直之借”、“死不之用”、“活不之用”、“死绕之拿”、“活绕之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