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东平县委党校 王玉堂
摘要:2010年11 月在成都出土的《李君碑》为墨学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基础资料。从始刻于阳嘉二年的《李君碑》记载看,东汉时期仍然儒墨并称,并可在学校公开传授墨家学说,这与史学界通常认为,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墨学几成绝学的定论不符。墨学由显而绝是自然衰微的结果,与统治者的打压并无太多联系,其直接原因在于缺乏传承与创新。碑文“同心齐鲁,诱进儒墨”为墨子是鲁国人提供了新的佐证。
关键词:李君碑;墨学;价值
2010年11月5日,在成都天府广场出土了一大一小两块汉碑,其中小碑被命名为《李君碑》,碑文中有“同心齐鲁,诱进儒墨。远近缉熙,巟(荒)学复殖”等记载,为墨学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 基础资料。
一、《李君碑》碑文
这是一块典型的颂德碑,碑主李君为蜀郡守,是其在任时由部分属吏捐刻而立;属下为上司立碑颂德,这在当时颇为流行。碑呈长方形,长2.37米,宽1.1米,厚近 30 厘米,重约4吨左右。阳面碑文是碑主的生平事迹,阴面是捐款刻碑属吏的职务和姓名。碑文中部分无法确认的字以方框“口”代之,假借字或错字在其后面的括号内标示,不能完全确定的字后面加问号标示。
【碑阳】
惟汉阳嘉,德配辰极。上天顾命,受尧余则。协元定纪,扫除奸(奸)慝。二九承期,仁佐并(并)繁。开阶衰(褒)圣,招致九德。汶山会昌,皇以建福。元首贞良,九成诗作,讃(赞)命俊臣。移苻(符)于蜀,同心齐鲁,诱进儒墨。远近缉熙,(荒)学复殖。改行沾濡,莫不叹息。因谣勒铭,延蔓无亿。其辞曰:
作鄂(噩)之岁,龙虎交颈。旋机卬卯,杓与酉并。吴国李君,化懿以清。太伯风列,蹈度顺经。兆自李(理)官,其先典刑。晋之大夫,恭穆以章。十世崇仁,克慎公平。心聪知敏,疰口(恶)耶(邪)庼。匿谋反奸(奸),以照下情。郡在(坤)位,曹国是循。井落之地,上为炎辰。君改其俗,五教在(宽)。候人讥急,尸(鸭)鸠养贤。愍蜀阴险,守善不信。径(陕)路远,敝于高山。前有相如,严平、子云。后虽庶几,名灭不传。君乃发傧,撰其文。王史张口(韩?),知(智)罄眇然。缑扬罗失,经虽笃醇。仪意川水,折节衡门。并口(数?)九九,希世寡羣。魂而有灵,百年复。惠加既徂,垂意生存。微亲得显,飞轨易轮。商容见表,寒灰复(燃)。内省于政,田口惟干。公绰不欲,以正厥身。庶职丛(恶),一以贯思。教品式(此处疑有脱文),非下所闻。兼听夙书,沈(沉)思于神。谭虚(虚)效刑,履霜习寒。夜惟吉梦,戒豫其先。演述三传,各数万言。抽擢腴要,采掇异文。以成一家,为后立真。称(珍)儒重能,爵秩其贫。拔擢英材,试之以贞。倚席旋意,鑽卯孔门。潜者得达,萌耳振鳞。犹春生芳,莫不说放。骖名前列,逸驱良韩。公仪割布,曷之采观。知配昭辅,隐德未信。揖风口炳,从俗所传。
【碑阴】
阳嘉二年,十二月丁卯朔,廿五日辛卯。文学主事掾郑廉、史杜遂及五棠、守掾李位、羊宠、范前,月令掾彭祉、师王伯、张泛、李成、赵弘、周强、赵竺、郑茂、李穆、古焉、王蓝、蒋况、上官宝、杨员、赏、王玄、段平、姚犹、杨定、姚抚、苏梁、宋钧、程据、陈廉、尚集、殷声、朱奇、田灵、杨堪、玄强、温奋、杜阳、郭章、荀穆、郭深、公孙相、王副、居迁、张郁等发意,贪慕嘉化而立石表纪,序贤君良佐,列画殿堂。
行祭酒赵镇、守师何闰、侨演主事,主任茂、石师王仲造、书佐杞颇。
【旁题】
本初元年六月下旬,此石遭水顿赴。太守河东裴府建福学校,追叙修斯,勅官树缮,永传罔穷。时五官掾成都陈奉、左户曹史乔主事,史张之、五属主事广都典。
二、李君其人
李君其人,不见于史籍,不知其名,应该说在东汉的历任蜀郡郡守中,并无特别突出政绩。从碑文记载知,李君本为吴地人士,对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颇有研究,并各有数万言的著述(演述三传,各数万言:抽擢腴要,采掇异文:以成一家,为后立真)。阳嘉年间(公元132-135年)任蜀郡守。在蜀期间,他曾“荒学复殖”(即恢复学校),并“同心齐鲁,诱进儒墨”,还有“前有相如,严平、子云。后虽庶几,名灭不传。君乃发傧,撰其文”(意思是说,此前当地有司马相如、严君平、扬雄等名扬天下的文人,后来他们的文章散失了,而李君则发动一些门人来收集整理他们的章著述,并亲自撰文推广),为当地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有专家根据史料推断,李君是东汉顺帝年间蜀郡太守李膺,这只是一家之言。
三、《李君碑》中的墨学信息
树碑立传向来十分严肃,碑文记载应该权威、可信。从碑文中至少可以读出以下与墨学研究相关的信息:
1.《李君碑》始刻于阳嘉二年(公元133)。“阳嘉”是东汉皇帝汉顺帝刘保的第二个年号;本初元年(公元146年)六月下旬被洪水冲毁,后由另一位裴姓蜀郡太守在修缮学校时将它重新竖立起来。“本初”是东汉皇帝汉质帝刘缵统治时期的年号。这次洪水竟能冲毁一块石碑,足见不是一般的洪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