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墨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二)

作者 :许士密(山东省高校社科基地枣庄学院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

在中国历史上,墨子是第一个明确主张打破宗法制度,提出“任人唯贤”用人原则的人。虽然,孔子也主张“举贤才”,但前提条件是“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仍然主张“故旧不遗”,不能与血缘宗法制度彻底决裂。墨子否定了“亲亲”、“尊尊”、“任人唯亲”、“任人唯美”的用人原则,把“举贤”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主张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在这一点上,墨子比孔子更彻底、更坚决。这样的用人政策包括平民在内的各式人众提供了入仕参政的机会。每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自然都有努力做一个贤人君子的期许。“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竟劝而尚意”;已在“厚禄尊位”的大臣,随时有可能因为政绩不佳或更有后来居上的贤士的竞争威胁而被免职的危险,于是一个个朝乾夕惕、勤于政事。

墨子唯才是举的尚贤思想用心侧重于“农与工肆之人”,要求赋予手工业者、农民等下层劳动者做官的权利,具有朴素的平等意识,反映了中下层知识分子强烈的参政愿望及其主体意识的萌生,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鲜明的阶级特色,显示出深邃的思想文化蕴涵,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墨子思想平民意识的理论抽象和劳动者智慧的集中体现。与前人相比,墨子尚贤思想更为系统化,也更具有理论性,尽管带有改良主义的色彩,有些片面、落后的内容需要否弃,但对当时的贵族世袭政治和宗法等级观生了巨大的冲击,对变革当时社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澜,对人类思想的进步起到了剧烈的震撼作用。总的来看符合人民的要求和社会历更进步的趋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墨子尚贤思想不仅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值得大力借鉴和弘扬。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们的时代是呼唤人才、造就人才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是需要人才造就人才的事业。墨子“尚贤事能、唯才是举”思想启示我们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善于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坚持用崇高的精神激励人才,努力用真挚的情感关心人才,注重用良好的待遇吸引人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GDP持续高速增长,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变。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在过去以平均主义取向为主或发展缓慢的阶段中并不突出的公平、正义问题,在当前比较明显地表露了出来。部分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没有明显缩小且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职工下岗、农民失地等社会现象客观存在,表达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增多……。这表明在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方面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汲取墨子“尚贤”思想平民意识、平等意识的智慧,坚持顾全大局、疏导为主、互相协商、公平竞争、合理分配、瞻前顾后、普遍受益、改革成果与改革代价共同承受的原则,既要全面地照顾各种公众利益,也要广泛地包容正当的社会诉求,尤其是要解决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注意实现社会大多数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制度上、政策上给弱势群体提供实质性的保障,努力寻求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最佳结合点,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经济(生态)价值–节用非乐、强本尚力

为了改变“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的不公平现状,针对战国时期侈糜的经济现状,墨子发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呼唤,提倡“节用”,引导人们正确合理地利用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史记》中谈到墨子时说:“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墨子一生节俭,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同时还要求他的弟子和他一样,“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强本”“尚力”是墨子“节用”思想的前提。基于对生命存在意义的领悟和对“生”的执着。墨子十分重视“强”“力”在社会、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人之“力”的价值,把人力的发挥看成是人类摆脱动物界并获得人的本质的根本原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在墨子看来,要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令“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必须充分发挥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赖其力”。此,墨子主张“强力从事”“不强力从事,即财用不足”“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强必暖,不强必寒”,“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人只有“强本”、“尚力”,方可“暖衣饱食,便宁无忧”。在这方面,墨家自己以身作则。庄子《天下》说墨者一生勤劳,“自苦以腓无胈胫无毛相进而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