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枣庄学院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杨国强
摘要: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墨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很多方面与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理念和新丝路精神相契合。把墨家文化外译作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充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能够密切我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舆论支持、文化条件。
关键词: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墨学文化外译
2016 年 12 月5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强调,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要“加强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推进舆论宣传和奥论引导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舆论支持、文化条件。”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何推进软力量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国正在努力与沿线国家拓宽“民心相通”的“情感共振”地带,通过推进文学经典互译、密切人文交流。习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有针对性地提及中外作家作品及中外文学交往史上的盛事佳话。文学翻译作为异彩纷呈的文化之间的连接桥梁,在消除中国同众多国家的文化隔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探讨如何把我国传统文化外译作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切入点,充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密切我国与所有“一带一路”参与国的人文交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已成为我国学术界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课题。
一、墨家思想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契合性
墨子(约前 468-前 376)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是我国先秦时代继孔丘之后的第二个有巨大影响力的思想家,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还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他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子死后,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原书共 71 篇,但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仅存 53 篇,已亡佚 18 篇。该书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蕴涵着丰富的墨家思想,展示了哲学思想上严密的逻辑性及其辩学上的深奥,尤以“墨辩”著称。
墨家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曾盛极一时,在舆论上与儒家中分天下,在当时有“非杨即墨”之称。《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但自两汉以降,墨学一路衰微,基本上处于停滞。进入到20世纪,随着中西交通日渐发达,中西文化交流也更频繁,通过西学东渐从西方引入的一些科学理论,许多方面与墨经中的数学、光学、力学、天文学等理论相吻合,引起了以梁启超、胡适为代表的治墨者的关注。他们还发现,墨学的墨辩,堪称是印度因明三段论、西方穆勒名学、近现代兴起的逻辑学的先驱。自晚清以来,墨学受到的关注程度,超过了秦以后 2000 年的总和,可以说是墨学的复兴时期。近几年,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以及由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墨攻》的推动。“墨子号”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墨学热”也不断升温。在山东滕州市政府及中国墨子学会、山东大学、枣庄学院等单位和机构的组织与宣传下,举办了各类墨子文化节、墨学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墨学可以说是进入了兴盛阶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墨子》蕴涵着丰富的墨家思想,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这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等理论观点上。“兼爱”作为墨家伦理学说的核心,出自“兼相爱,交相利”,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能消除社会动乱;“非攻”即反对侵略战争,认为战争对于交战双方而言都是没有意义;“商贤”即墨子关于用人的政治主张,认为“为政之本”在于“尚贤”,当政者应重用人才,广纳贤人,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尚同”是与“尚贤”相辅相成,也是“为政之本”,主张“一同天下之义”,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就一定能统一全国上下的思想,实现民富国治;“非命”即否定宿命论,提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的生存态度,鼓励人们努力拼搏,改变现世中的不平等状态。
墨家思想以兼爱为核心,由此引发出尚贤、尚同、非攻、非命等主张。这些伟大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正与 “一带一路”战略的“共同发展”理念以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契合。做好墨家文化外译,能够拓宽与沿线国家 “民心相通”的“情感共振”地带,密切与沿线国家人民的人文交流,消除中国同众多国家的文化隔膜,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舆论支持、文化条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