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玉军
而在其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真切地表现了他的仁爱精神,也望造了大量的充满仁爱情怀的人物形象,写出了他们身上的美好人性,表现了人物耀眼的心灵光辉。较典型的一篇是《王六郎》。该篇写一许姓打鱼人同一溺死鬼王六郎交朋友的故事。它有两个主题,一是写他们的真诚友谊。第二,是写王六郎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一天,王对许说:“明日业满,当有代者,将往投生。”第二天,”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但是妇人却没有继续沉下去,反而上岸,抱着儿子走回去了。当晚六郎照常来河边聚会。许向他询问,六郎回答说:“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作为一个溺死鬼,当有人做替身时,自己本来可以重新获得生命了,可是却甘愿就弃,而把它让给更需要生命的人–一个手抱婴儿的妇女,他的行为多么高尚啊!
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是蒲松龄很看重的品质。这在《聊斋志异》中也经常得到表现。如《纫针》中的夏氏是一寻常的商人妻子,路见范氏、纫针母女痛哭,询问得知少女纫针因父欠债要被逼为人做妾,夏氏顿生同情之心,允诺将尽力帮助她们。她千方百计筹措银两,典当物品后仍不够三十金,她向母亲求借。但正当她凑齐银子时,不幸又被强盗掠去,她为无力解救纫针而感到愧对纫针母子,遂悬梁自尽。后来夏氏在坟中为雷霆所震而复生,纫针却在夏氏墓前痛哭被雷击而死,遂被葬于夏氏之墓。此后盗贼遭雷击死,所盗银两被追回,经大难死而复生的夏氏侠肠未改,将追回的银两依然送与纫针之母范氏,让她用以还债。后纫针墓又被雷击开而得以复活,她知恩图报,愿终生服侍夏氏,而夏氏坚辞不受,强行将其送回家。舍财舍命救助他人,却不受任何报偿。在夏氏这个普通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无私助人的美德。这和墨子所提倡并践行的“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不是一脉相承的么?
还有一点需要我们加以注意,诚如郑春元先生在文章中所言,《聊斋志异》中的施助者与被助者大都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像夏氏与纫针一样,往往都是素不相识的路人。他们古道热肠,以帮助他人为己任,这也完全符合墨子所提倡的“兼爱”精神。
宁宗一先生在《艺术与道德并存–读《西湖主》随想》一文中,曾对蒲松龄的仁爱情怀有所评论。他在肯定了《聊斋志异》的其他主题后说:“但是,不容否认,在《聊斋志异》中,爱,尤其是爱人、与人为善、恻隐之心,却是它的另一部分代表作的基本主题和中心思想。”、”在作者笔下,爱的神经是那样灵活敏锐,爱的触角又是那样无所不至。……正是在这种爱中,我们感觉到了导人向善求真,去丑求美的一种动力。”可谓是真知灼见。如上所述,如果说墨子的“兼爱”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蒲松龄,应该是合乎实际的。
三、墨子的任侠意识与蒲松龄的侠义思想
鲍鹏山先生在《鲍鹏山说墨子》一书中说得好:”如果说集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是一位谆谆善诱的老者,那么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更像一位仗义执言的大侠。”
墨子是具有舍己为人,急公好义的侠义精神的,在墨子的学说里,处处渗递着“侠”的观念,他将此精神概括为“任”,亦即“任像”之意。在《墨子·经上》中,墨子对任侠精神作出规范:”任,士损已而益所为也,为身之所悲,以成人之急。”意即说哪怕做对于自己有损害的事情,也要解救他人的急难,也要不顾一切地去扶危济困。墨子的任侠精神其实质为爱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度利他精神。墨子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墨子·尚贤下》)《淮南子·泰族调》:“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刀,是不旋踵,化之所致也。”
墨子一生提倡“非攻”,反对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而且身体力行地制止了一些这样的战争。据《墨子·公输》记载的墨子孤身一人止楚攻宋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真是谈何容易!又需要何等的弥天大勇!所以,侯外庐先生《我对中国社会史的研究》中,直接称墨子为“墨侠”。鲁迅则称:“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白寿彝《中国通史》:“侠义之士实为墨后学。”
墨子和其墨家子弟依仗自己所信奉的道义,不惜以武力违犯法禁,气节刚烈,反抗压迫,包括反抗国家法令,这在儒家是所不为的,而墨家却义无反顾。姑不论其行为的正确性与否,仅就这种重然诺的优秀品质。这种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这种可歌可泣的血性,实在是值得我们这个民族去继承和发扬的。
表现墨家侠义精神最经典的例子当属孟胜之死。孟胜曾任墨家钜子,他宁肯牺牲生命也要践行诺言,为阳城君守城,而其手下的一百八十多名墨家弟子,纷纷跟随孟胜,慷慨赴死。孟胜及其弟子的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是足以感动后人的。任继愈先生称之为“这是有一股游侠的劲头的”。
尽管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但鲍鹏山先生还是断定汉初著名的“田横五百士”慷慨赴死,一定是受到墨家思想的影响的。他这样说:“我一直怀疑田横这个故事跟墨家有关,一直想找到证据,可是现在还没有找到。都是后来我一想,田横这个人是不是跟墨家有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墨家这样悲壮的精神,血性的精神,一定是影响到了田横。”笔者也认可鲍鹏山先生的判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