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蒲松龄与墨子论略(七)

作者:杨玉军

他在《王十》篇中的“异史氏曰”中,对贩盐小贩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且夫贫难军民,妻子嗷嗷,上守法而不盗,下知耻而不娼;不得已,而揭母十而求一子。使邑尽此民,即夜不闭户可也。非天下之良民乎哉!”而在《雷曹》、《罗刹海市》、《房文淑》等篇中,他还以大量笔墨叙述了多个读书士人弃儒从商的故事,也描写了许多商人得到仙人青睐和帮助的有趣故事。

在《黄英》篇中,他通过小说人物之口陶生直接为商人辩护。小说写保守文人马子才自命清高,有轻视经商的思想,他喜欢菊花,也很佩服黄英、陶生姐弟种植菊花的才能,但当陶生与之商量卖菊为生时,也却嗤之以鼻:“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而陶生则义正辞严地反击之:“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以苛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陶生对于经商的观点,表现了鲜明的商人意识和新时代的潮流:经商是自食其力的正当职业,既不贪,也不俗。这应该也代表了蒲松龄自己对于经商的观点。而在小说的最后,一向瞧不起经商的马子才在黄英姐弟的批评开导和在事实的教育下,也逐渐地改变了自己的原有观点,而对陶氏姐弟的经商行为表示了认可。

在《聊斋志异》中,他塑造了不少正面的商人形象,这些商人中也大多是小商贩,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待人正直、诚朴,买卖公平,乐于助人。如“一贫彻骨而至性不移”拾金不昧的王成(《王成》)、纯厚质朴、善良守信的廉生(《刘夫人》),洁身自好、乐善好施的乐仲(《乐仲》)等。正缘于此,作者往往让他们获得奇遇,或获得神仙的青睐,或得到异类的帮助,使事业成功。

更可贵的是,他在许多篇章中,对下层的商人特别是小商贩的生活状况给予了真实的描写,描写了他们经商的艰苦酸辛,对他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如《王十》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在《王十》篇中,蒲松龄明确主张在商贸交易中要“平准”,反对官商垄断盐业,赞成小商贩买“私盐”,并对官府的盐政尖锐的批评,对下层盐贩寄予了深切同情。

鸣呼!冤哉!漏数万之税非私,而负升斗之盐则私之;本境售诸他境非私,而本境买诸本境则私之,冤矣!律中“盐法”最严,而独于贫难军民,背负易食者不之禁;今则一切不禁,而专杀此贫难军民!且夫贫难军民,妻子嗷嗷,上守法而不盗,下知耻而不娼;不得已,而揭十母而求一子。使邑尽此民,即夜不闭户可也,非天下之良民乎哉?……呜呼!上无慈惠之师,而听奸商之法。日变日诡,奈何不顽民日生,而良民日死哉!

蒲松龄生长在海国山东,深知盐法之弊,贫民竭锱铢之本贩点盐以求升斗之息,有何不是,却偏要治罪。暴官奸商,上漏国税,下蠹民生,真是其罪不可胜数,却反得逍遥法外,这是何等的不平?所以。他在《王十》中有极公允的处置:在阴间,许多大盐商都勒令下水淘河,小盐贩则站在河岸上监工,有怠情的便用骨朵敲打。这足可为小盐贩们出一口气了。

六、蒲松龄和墨子都是实干家

先秦诸子中,墨子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更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既具有高尚的理想,又身体力行之。这一点和那些高高在上、一味坐而论道的学者们来相比,无疑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墨子说:“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墨子·兼爱下》)认为人要言而有信,反对只说空话,不务实际。他说“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墨子·耕柱》)在《修身》篇中说:“务言而缓行,虽辩不必听。”“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墨子一生过着异常节俭的生活,一生奔波忙碌不休,以身赴义,不是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就是穿着草鞋周游列国,止战非攻,或是从事工匠劳动,进行科学实验。他的衣服是黑色的,他的面容也是黑色的。“以裘褐为衣,以支鞒为服,日夜不休,以苦为极。”他是异常忙碌的,班固称他“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古代许多人物对墨子和墨家学说可能持反对态度,但对墨子一生为扶危济困的正义事业而辛苦奔走的实干精神,都是不吝赞美之词的。作为墨子的死对头,孟子就曾这样夸赞墨子:“墨子兼爱,摩顶放踵而利天下,为之。”庄子也非墨,但他叹服墨子的高尚人格:“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墨子以天下为己任、“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责任感,”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自我牺牲精神。 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实干精神,感染着一代代追求精神人格的后人。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中说:

我们研究墨子,不但是研究他的学说,最要紧是研究他的人格。论学说呢?虽然很有价值,但毛病却也不少。论到人格,墨子真算千古的大实行家,不唯在中国无人能比,求诸世界也是少见。墨子是一位“知行合一”的人,以为知而不行,便连知都算不得了。

毛泽东同志也高度赞扬墨子的实干精神:“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一个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墨子是可贵的实干家,蒲松龄亦是如此。

作为封建时代一饱学儒生,蒲松龄身上有着较多的乡土气,而较少封建文人的士大夫气。因为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老死于农村,而且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蒲松龄和墨子一样一生布衣,但他有着和墨子一样的忧世救民情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