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旦,史称周公,又称叔旦,我国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生卒年不详,谥文公,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胞弟。由于其“采邑”在周地(今陕西岐山北),又因其为太傅,系“三公”之一,故被后人尊称为周公。
众所周知,儒家学派是由孔子首创的。不过正如人们所熟知的,孔子就曾坦言,其思想源于周公,并且对周公的为人和贡献极为赞赏。他曾屡屡赞 颂周公说:“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周公,其达孝矣乎!”“周公其盛乎!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在年老体衰时还叹息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由于孔子及后世偶家的极力推崇,周公姬旦也就成为儒家学者最为尊敬的古圣人,儒家学说也被后人称为“周孔之教”。学界现已公认,儒家教育思想是由周公发其轫,然后由孔子定其型的。有鉴于此,在探讨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时,就应该首先论述周公的教育思想。
殷周交替之际,周公辅助武王伐纣灭商,功勋卓著,深受武王器重,为周朝开国之重臣。建周次年,武王即逝,其子姬诵即位,是为成王。成王年龄尚幼,威不压众。周公恐群臣叛周,故亲自摄政,并教导成王治国之术。 周公施行以德治国的策略,封纣王之子武庚于股地,令管叔、蔡叔监国。管叔、 蔡叔和霍叔等人不服周公摄政,欲篡夺王位,造谣说周公摄政将“不利于孺子”,周公被逐。当初武王病重之时,周公曾经祷祝上书,愿以身相化,将祝文款于金藤匮中。后成王发现祝文,大为感动,遂亲迎周公归朝。之后,管叔、蔡叔和霍叔经过密谋,勾结武庚及东方夷族板周。周公奉成王之命出师东征,“降辟三叔”,伐诛武庚,收股遗民,广封诸侯,并作《大诰》《归禾》《康诰》等布告天下,天下始大定。周公摄政凡七年,完成了武王来竟的事业后, 归政成王,自己则北面就群臣之位。
周公的上述事迹,《史记》和先泰典籍《尚书》《国语》《左传》《荀子》等皆有记载,并多次为青铜铭文所证实;周公其人其事,也逐断得到历代学者的广泛认可。周公是西周开国的重臣,又是周成王的权父和老师。他曾经“继文王之业,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政”,实现了制礼作乐的大举,创造了姬周灿烂辉煌的政治、思想、文化和教育制度,开创了“郁郁平文哉”的一代盛世。 学术界认为,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制,是我国奴隶社会臻于全盛的主要标志;而这四方而的建设,皆完备于周公之手。周公执政期间的主要政绩,《尚书大传》概括为“一 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除时间先后略有出入外,该书所记事件大致可信。汉代政治家贾谊更是对他予以最高的评价:“孔子之前,皇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其卓越贡献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