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一字子赣,亦称卫赐,春秋末年卫国人, 生于公元前520年,卒于公元前456年,小孔子三十一岁。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列在“言语”一科,是孔门弟子“十哲”之一。
一、子贡生平简说
在孔子弟子中,子贡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这使得子贡在经商和外交中如鱼得水、表现突出。《尸子》 上卷云:“子路, 卞之野人也。子贡,卫之贾人也。皆学于孔子,遂为天下显士。”这说明,在成为孔子弟子之前,子贡可能已开始经商,而且已有所成。因为经商有术,头脑灵活,所以《论衡·讲瑞》记载说:“子贡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当一年二年之时,未知孔子圣也;三年之后,然乃知之。”在《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十七个成功商人中,子贡排行第二,被司马迁评为“最为饶益”“家累干金”的经商天才。《论衡·知实》记载:“子贡善居积,意(揣测)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论语·先进》亦载,孔子曾以颜回做比,感慨颜回常常是家徒四壁,子贡却每每能够猜中市场行情,经商发得大财。
子贡不仅善于经商,还能言善辩。《论衡·书解》记载,有人问孔子,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孔子回答说:“子贡是能言善辩的人,我不如他呀! 还曾明言:“赐之敏,贤于丘也。”就是说,在善辩与反应灵敏方面,孔子自叹不如。正因如此,孔子充分发掘子贡的这一特长, 积极鼓励他从事外交活动。子贡外交成功的事例甚多。如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吴国兴师北上,向鲁国征百牢,还命哀公和季康子到曾地(今山东省枣庄市附近)会见。季康子怕吴人加害,一时进退两难。身在鲁国的子贡劝阻了季康子,只身前去会见吴人,还说出一番季康子不能来的理由,从而化解了这次外交危机。再如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吴国军队伐齐得胜后,赐给鲁国叔孙氏甲、剑等物,叔孙氏一时不知如何答谢,幸亏随行的子贡出来多方应酬,才化解了一场外交危机。《左传·哀公十五年》还记载,在齐鲁媾和之会上,由于子贡的周旋,鲁国不费一兵一卒,就从齐国手里收回了已失的“成”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还记载了一场由子贡主演的多边外交活动。司马迁在详述了活动的过程之后,不无感慨地总结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关于这场“外交大戏”之真实性目前学界还有异议,其中也或有纵横家夸张编造的影子,但是子贡杰出的外交才能应是公认的。
子贡善于经商,但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对从政怀有极大兴趣。与子路从政的具体务实作风相比,子贡的奋斗目标和从政理想是很高远的。例如,子贡有一次问孔子,假如有这么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恩于人,又能拯救大众,这样可以说是“仁”了吧?孔子回答说:那岂止是仁道,那定是圣德了!那恐怕是连尧舜也未曾实现的境界。这样大的志向和口气,是其他弟子从未讲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