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儒学百科

子夏生平简介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人也有卫人、魏人之说。生于公元前507年,小孔子四十四岁,卒于何年不详。子夏是孔子中年以后所收的得意弟子,被列在“文学”一科,是孔门弟子“十哲”之一。

子夏生平简说

与子路、颜回等相似,子夏也出身贫苦,家境贫寒。相比之下,子夏的家庭状况似乎更加糟糕。《荀子·大略》记载说:“子夏家贫, 衣若县(悬) 鹑。人日:‘子何不仕?’日:‘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就是说,子夏直到学有所成,有可能入仕为官时,还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就像悬在空中的鹑毛一样。即便如此,当有人问他为何不去做官时,他还坚持说,官是可以做的,但绝不能委身那些态度不恭的人。《说苑·杂言》记载的如下一则故事更能说明子夏的经济状况。故事云:“孔子将行,无盖。弟子日:‘子夏有盖,可以行。’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短于财。吾闻与人交者,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长矣。’”孔子与弟子们要外出,没有遮雨的用具。弟子说子夏有,可以借来用。孔子说,子夏财物不多,就不要借他的了,因为要想与人相处得长久,就应该尊重人家的 特点,不能强人所难。这些记载虽然不能排除后人夸张的成分,但从中也可看出,子夏的家境的确是相当贫寒的。

正因为家境贫寒,又无背景势力可援,所以子夏长大后就拜孔子为师,以求能为世所用。子夏何时拜师,史无明载。根据其年龄及籍贯推断,应该是在孔子周游列国之时。拜师后,子夏的学问、才干都迅速得到提升,并很快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论语·子路》记载,在孔子去世之前,子夏已出任莒父(今山东省高密市东南)宰一职,曾向孔子问政,令孔子说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来;据《韩诗外传·卷六》所述,子夏还曾回到卫国,担任卫“行人”之类的职务,为卫君做过一些事情。更为可信的事迹是,孔子去世后,子夏退居魏国西河(济水、黄河之间)地区,专以教授弟子为业,以其学问和业绩昭于四方。由于他学问渊博,魏文侯曾拜他为老师;而像田子方、 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类的社会活动家,“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由此,子夏成为战国初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名声传遍魏国。曾参曾生气地斥责子夏说:“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汝于夫子。” 这就是说,西河地区的民众,已俨然将名声显赫的子夏视为孔子一般。可见子夏在魏国的影响之大。

在孔子众弟子中,子夏个性鲜明,为人也颇有特色。首先,与子路颇为相似,子夏的性格也是率直勇武的。如《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中记述,当齐景公问“吾欲善治齐国之政”的问题时,晏婴答复说:“臣闻仲尼居处惰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侍;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骞、雍侍。”晏婴的回答是,齐国现在称霸诸侯还不到时候,因为所需的官员还不完备(“官未具也”)。此处晏婴以孔子为例,意思是说,人家孔子周围弟子甚多,当他郁结成疾、心情不畅时,就由子路和子夏在旁服侍。将子路和子夏并提,说明子夏之勇堪比子路。

不过细究起来,子夏之勇与子路多少还是有些不同的。《尸子下》记载:“子夏日:‘君子渐于饥寒,而志不僻;侉于五兵,而不辞慑;临大事,不忘昔席之言。’”可见,子夏之勇中具有大丈夫那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气概。不仅如此,当司马牛因为没有兄弟而忧愁时,子夏爽朗地劝慰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表现出一种宽广的豪情。《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孟子和公孙丑在谈论“勇”时曾说过:“北宫黝似子夏。”那么北宫黝有怎样的勇呢?孟子说:“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剌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意思是,北宫黝是这样培养勇气的:肌肤被刺毫不退缩,眼睛被扎眨也不眨。……既不能忍受卑贱者的侮辱,也不能忍受大国君主的欺凌。把刺杀大国君主看得跟刺杀卑贱者一样。对于诸侯绝不畏惧,如果受到诸侯斥责,就马上予以还击。既然北宫黝培养的是这等勇气,那么子夏性格中也必定包含蔑视权贵、不受其辱的豪情之勇的成分了。

其次,子夏为人“好与贤己者处”,就是善于跟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这与子贡“好说不如己者”恰成鲜明的对照。《论语·子张》记载,子夏的弟子曾向子张请教交友的方法。子张问弟子:你们的老师子夏是什么见解?弟子说,子夏主张只与可交之人交往,对不可交的人则避而远之。子张说,我听人讲,作为君子,应该尊敬贤者而包容大众,赞美好的而同情差的。我们自己如果是贤者,那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宽容的?如果不是贤者,那别人会拒绝我们,我们又如何能拒绝他人呢?可见,与子张不同,子夏是将交友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目的是通过交往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正因为子夏与子张存在这种差异,孔子才说出“师(子张)也过,商(子夏)也 不及”(《论语·先进》)的话;也因为子夏与“好说不如己者”的子贡不同, 所以孔子才直言不讳地说:“我死了以后,子夏在学业上会蒸蒸日上,而子贡的学业会每况愈下。”(《孔子家语·六本》)

事实也的确如此。子夏拜师人门后,勤奋学习,好问不止,学业进展极为迅速,成为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孔子去世后,子夏守墓三年毕就西行入魏,在西河地区开宗立派,讲授古代典籍,被后世学者誉为儒家传经之鼻祖。晚年,子夏双目失明,又经历了丧子之痛,但他发扬孔子坚忍不拔的精神,大量收徒授学,以“章句”注解经典,通古鉴今,经世致用。他所创立的“西河学派”,培育出大批经国治世的良才,开了战国时代变法运动的先河。可以说,魏国 能在战国初期一跃成为“七雄”之首,与子夏的贡献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关系。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