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太极大道、天下大同与黄帝冀州

作者:开封 韩鹏

华夏民族把伏羲,称作自己的人文始祖;把伏羲肇始太极文化,称作自己民族文化的一元之始。故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太极图说》指出:“太极者,理气浑然之一元也”。可见,华夏民族最早创造的太极文化,又称“一元文化”(见图-1)。

    图-1 太极一元之始图

太极文化的本质,是上古之人观察天地运行规律,而形成的大自然法则,也称“道”“易”“一”“中”等文化观。

“道”,是指天地之道、阴阳之道,讲的是大自然运行的规律;“易”,是对太极、阴阳大道的别称,也是对大自然规律绝对变化与变化永恒状态的表述;“一”,是华夏民族文化开始的数字表述;“中”,是华夏民族及文化开始的一种时空定位。

华夏民族的创世历史,有自己的表述方式和传承习惯。中华大道之源《易经》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指“天”,“二”指“地”,“三”指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

古人认为,华夏民族之人,生于“天地之中(间)”,“天地”是孕育华夏民族之人的阳父、阴母。固有一生二、二生三,或天、地、人(见图-2)产生的时序之说。

         图-2 天地人、123、王者图

古人也把天地人,喻比为创造天地人文世界的天皇地皇人皇。还认为,不尊重天、地、人,就是不尊重天皇、地皇、人皇,这是最严重的不仁、不义、不忠、不孝行为,是要遭受天诛地灭一类惩罚的。

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效法和遵循大自然规律,即天地运行规律的结果。背离这个客观自然规律,或称社会发展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老子言:“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不仅说明“王”者,居于天下“一”“中”“太极”之位;也说明“王”者,是天地大道思想的传人和践行者。可见,华夏先民遵循和效法思想文化的最高准则和境界,便是大自然的规律、法则。而社会发展规律、法则,则是顺应和效法大自然规律、法则,所次生的法则或规律。

故天地、人间的一切法则、规律,都是效法大自然法则、规律而衍生的结果,都要遵循和服从于大自然规律、法则。

古人解释“道”,就是自然规律,或称自然法则;而“德”,本是将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落实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行为。“道”与“德”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伦理思想中的一对基本范畴。“道”原意为人行的道路,用作哲学范畴,通常指事物运动变化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亦指世界万物的本原、或本体;“德”与“得”相通,意为具体事物得之于“道”的特殊性质。

儒家学派经典著作《论语·述而》指出:“志于道,据于德”(见图-3)。“道”行为“德”,“德”合于“道”,彼此是思想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对举关系。

              图-3 论语孔子言

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道”指人所共同遵循的普遍原则;“德”指合乎“道”的行为和品格。在先秦一些著作中,“道”与 “德” 开始联用,合成一词。故老子所作的易学文章,被称作《道德经》,讲的便是华夏先民遵循的天地大道、自然规律、人文规范、以及道德准则、创世宇宙观。

春秋思想家老子《道德经》认为:“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西汉道教仙人河上公注:“孔,大也。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说明“孔德”,是指“大德”“盛德”。

春秋时期儒道大家管仲《管子·君臣下》指出:“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战国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况《荀子·劝学》也指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说明“礼”,是“道德之极”的体现。
    由此,也形成了道德观、价值观等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世界“大同”思想。这也是黄帝在“华胥之梦”中,建立安乐、和平的“中央邦国”,实现太极理想社会的大道追求。故战国思想家列御寇《列子·黄帝》记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云云。“华胥氏之国”,在伏羲划分九州中州冀州的西方州弇州,西北州台州方位。

若以开封作“太极”“一”“中”、或中州“冀州”、黄帝“中央邦国”为核心定位,则西方州“弇州”在开封西部的荥阳方位,西北州“台州”在开封西北部的新乡方位。故西汉经学家刘安《淮南子·地形训》指出:“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见图-4)。“正中冀州”之地的开封之地,便是太极五行文化的“中土”之位。

        图-4 以开封为太极的九州图

对此,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乙巳占·卷三》引中国辞书之祖“《尔雅》曰:大梁,昴也。《史记·天官书》曰:昴、毕,冀州。”说明战国时期的魏国国都“大梁”,即今日的开封,便是“昴、毕”二星所在位置,便是五帝与大禹共居黄河下游的九州“冀州”之地。而“华胥氏之国”所在“弇州”“台州”,就是以开封作“太极”“中土”和黄帝“中央邦国”“天地之中”作定位的。

这也是南宋孟元老仿效黄帝在开封“中央宫室”,即“中央邦国”所做“华胥之梦”,撰写回忆北宋开封太平盛世《东京梦华录》一书的文化源头。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自述:“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太极在五行的“中土”、十天干“戊己”,即九宫图“中宫”之位,五行之“中土”为五德之一的“土(信)德”,其位居中,故黄帝所建“中央邦国”也称“中国”。孟元老记忆中北宋开封的“东京梦华”之“梦华”,源于黄帝的“华胥之梦”,也称太极之梦,中国之梦、大同之梦、人类和合之梦、天下太平之梦。

唐代医家王瓘《广黄帝本行记》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二子:玄嚣、昌意。初,喜天下之戴已也”。“大梁”,为战国时期的魏国国都,也是北宋时期的东京开封;“戴已”之“已”,在“十天干”中属于五行“己土”,为中央阴湿之土,代表田园之土,有滋养万物的功能,也是黄帝具有中央土德的标志。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史记索隐》记载:黄帝“轩辕氏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中土黄”,居五行中央、太极之位,故黄帝也称“中央帝”,大梁、开封也是黄帝与嫘祖成婚的“中央邦国”,或称“中央宫室”之地,也是黄帝“得道成仙”的昆仑山丰(荆)隆宫(见图-5)之地。

           图-5 开封黄帝中央宫室图

故北宋开封府封丘县荆(丰)隆宫乡三大宫村,有黄帝铸造天地人三鼎,祭祀天地人三皇后,成道升仙的黄池(泽)、荆(丰)隆宫地名保存至今,也与开封北部黄帝中央宫室,今柳园口乡轩辕楼村同地。轩辕楼村村民,复姓“轩辕”,本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

而黄帝得道成仙的开封之地,也是伏羲肇始太极大道文化的开封古陈留之地。元代高僧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指出:“太昊伏羲氏木德都陈留在位。一百一十年。始画八卦。”伏羲“八卦”,便是太极文化的具体展现,也是“大道”“易”文化的核心内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