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朱熹思想对当前道德建设的启示

作者:李锦全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有糟粕也有精华。宋明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空谈心性,这些年来颇受批评。但朱熹的思想中,亦有适应新时期的道德需要的,如正己正人的道德修养和德才兼备的人格要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朱熹认为为政的任务,首先要使国家社会得到安定。他肯定子产引《郑书》中的话:”安定国家,必大焉先。”有人问朱熹古今治乱的原因,他回答说:”古今祸乱,必有病根,汉宦官、后戚,唐藩镇,皆病根也。今之病根,在归正人。”这里所讲原因虽然不同,都是人为的作用。但支配人的行为是思想,过去习惯称之为人心。朱熹说:”因论郡县政治之乖,曰:民虽众,毕竟只是一个心,甚易感也。”即是说,地方政治的好坏,关键在于要感动民心,这就要做好正心工作,儒家是把正心、诚意作为个人修养的起点的。

但是在封建社会中,各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在社会上的影响和作用也大不一样。皇帝在当时享有绝对的权力,所以其政治品质的好坏,思想心术的正或邪,对一个国家的治乱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朱熹首先抓住”正君心”的问题,他提出”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这是对儒家正己正人思想的发挥。

在封建时代,正因为君主处在国家社会的核心领导地位,所以君主的道德修养从正心到修身是治国的本源工夫,朱熹说:”天下事当从本理会,不可从事上理会。””天下事自有个大根本处,每事又各自有个紧要处。””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其余万事各有一根本,如理财以养民为本,治民以择将为本。”说到底,正君心,君主的思想得到端正,才是治国最大的根本。

为什么正君心那样重要?因为只有君主心术好,并且思想通了,愿意去做,事情就好办了,朱熹说:”治道别无说,若使人主恭俭好善,有言逆于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志,必求诸非道’,这如何会不治!这别无说,从古来都有见成样子,真是如此。”又说:”天下事,须是人主晓得通透了,自要去做,方得。”这是说,君主要有恭俭好善之心,又能以身作则,天下事就大有可为,君对民的带动作用,朱熹说:”君者表也,民者影也。表正则影无不正矣。君者源也,民者流也,源清则流无不清矣。”

君主从正心到以身作则固然重要,但不能只靠一人做事,必须出以公心,引用贤才以为辅助,有人提问讲到君主”修德”二字,不知教人君从何处修起?必有其要,朱熹回答说:”安得如此说!只看合下心不是私,即转为天下之大公。将一切私底意尽屏去,所用之人非贤,即别搜求正人用之。”又说:”天生一世人才,自足一世之用。自古及今,只是这一般人。但是有圣贤之君在上,气焰大,薰蒸陶冶得别,这个自争八九分。只如时节虽不好,但上面意思略转,下面便转。”这里说明天下人才要得到用世,有圣贤之君在上,并能出以公心来求取人才,关键还是上行下效,作为君主还是身教重于言教。

朱熹强调正君心作为大根本,对今天领导者应该有所启迪。当今时代虽然不同,但作为领导者还是应该正己正人,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带领群众前进。

宋明理学后来受到批评的一个原因,在于有些后学末流空谈心性。但朱熹的学风并不是这样,他对学生陈淳,讲了很长的一段话:

圣贤说话,许多道理平铺在那里,且要阔著心胸平去看,通透后自能应变。……今也须如僧家行脚,接四方之贤士,察四方之事情,览山川之形势,观古今兴亡治乱得失之迹,这道理方见得周偏。”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不是块然守定这物事在一室,关门独坐便了,便可以为圣贤。自古无不晓事情底圣贤,亦无不通变底圣贤。圣贤无所不通,无所不能,那个事理会不得?如《中庸》”天下国家有九经”,便要理会许多物事。如武王访箕子陈《洪范》,自身之视、听、言、貌、思,极至于天人之际,以人事则有八政,以天时则有五纪,稽之于卜筮,验之于庶征,无所不备。载周公许多经国制度,那里便有国家当自家做,只是古圣贤许多规模,大体也要识。盖这道理无所不该,无所不在。且如礼乐射御书数,许多周旋升降文章品节之繁,岂有妙道精义在?只是也要理会。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若只守个些子,捉定在那里,把许多都做闲事,便都无事了。如此,只理会得门内事,门外事便了不得。所以圣人教人要博学,须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朱熹这番话说得很明白,他认为圣贤并非那些闲门独坐、修心养性的人。而是具有广博知识并有实践能力的多面手。他主张按照博学、审问以至笃行这套程序去做学问功夫,最后落实到行字。他说:”既得知,若不真实去做,那个道理也只悬在这里,无个安泊处。”又说:”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由此可见他对行的重视。

由于朱熹强调要知而能行,所以虽是讲义理,但同时也重视实践的事功。他追求”内圣外王”之学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如果只注重个人明德、修身,而不推及到齐家、治国、平天下,谓之有体而无用。即使是道德观念,也要躬行实践,而不能只说不做,流于空谈。他批评”世俗之学,所以与圣贤不同者,亦不难见。圣贤只是真个去做,说正心,直要心正;说诚意,直要意诚;修身齐家,皆非空言。今之学者说正心,但将正心吟咏一晌;说诚意,又将诚意吟咏一晌;说修身,又将圣贤许多说修身处讽诵而已。或掇拾言语,缀辑时文,如此为学,却与自家身上有何交涉?”又说:”专做时文的人,他说的都是圣贤话。且如说廉,他且会说得好;说义,他也会说得好。待他身做处,只自不廉,只自不义,缘他将许多话只是就纸上

说。廉,是题目上会说廉;义,是题目上会说义,都不关自家身己些子事。”朱熹在道德上要人做到言行一致,不能口说空言,做纸上文章。躬行实践,是朱熹提倡道德的第一要义。

以身作则,正己正人,言行一致,不尚空谈,这本是儒家的传统,朱熹对此作进一步阐明的发挥,对我们应该有所启示。当前就反腐倡廉来说,有关领导或当事人,如果不能先正己,而只是要求别人,或是只会空谈而不付之行动,就不会有多大效果。朱熹思想就此而言,我认为对于新时期的道德建设,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