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试论朱熹的养生之理(二)

作者:徐学仁

三、动静结合,清心寡欲,养心以健身

朱熹好静,专心致志于讲学著述,看轻功名利禄。心静为养生之本。他说:”果能专一则静,静则明,明则自无遮蔽;既无遮蔽,须自有舒泰宽展处。””静便养得根本深固,自可致远。”在朱熹看来,静与动是一组哲学概念,有其辩证关系:”静者,养动之根;动者,所以行其静。动中有静,如发而皆中节处便是动中之静。”由此可见动与静的关系是密切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然而,动或静都要恰到好处,”当动而动,当静而静,动静不失其时,则其道光明矣”。朱熹年轻时,过的是耕读生活,也曾”力田养亲”,出仕同安归来,他又”投笔事农耕”,长期过着田园生活。他主张”身劳而心安者为之”,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武夷山区度过,过的是与普通劳动人民一样的生活。直至60岁时,他还”措置种得几畦杞菊”来调养身体。朱熹在讲学著述之外,也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还外出旅游,做到动静结合,不断调整大脑皮层的机能,提高用脑效率,通过运动行气血,收到了利关节的效果。

朱熹自称”予少好佳山水异甚”、”书史之外,酷爱山水”,把游山玩水摆在适当的位置,因此他强调:”那个优游和缓,须是做得八九分成了,方使得”,而且是”令稍稍虚闲,依旧自要读书。”朱熹一生爱旅游,”弱龄慕丘壑,兹山屡游盘”,游的是五夫附近密庵所在的仙洲山。稍长,他常随师游学武夷山。在出任同安主簿前,他也离家外出访友,住客舍,宿山寺,居田家,过筼等铺,写下情景交融的诗篇,从中见他的行踪。任同安主簿后,他因公外出多,在南安道中、民安道中、芋溪道中,他都留下诗篇。在公事之余,他也游西郊,登罗汉亭、上双髻峰、涉涧水、游九日山、游囊山寺。但他仍以”伏闽陬十有余年,足迹未尝及乎四方”为憾事。据《福建通志》说,他”每经行处,闻有佳邱壑,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可见其游兴之浓。他年轻时曾作《远游篇》,抒写自己游历四方的抱负,”朝登南极道,暮宿临太行。睥睥即万里,超忽凌八荒”,提倡登山旅游,奉劝世人”无为蹩慧者,终日守空堂。”他45岁时,作《送郭拱辰序》,抒写自己壮游抱负:”予方东游雁荡,窥龙湫,登玉霄而望蓬莱,西历麻原,经玉笥,据祝融之绝顶以临洞庭风涛之壮:北出九江,上庐阜,入虎溪,访陶翁之遗迹,然后归思自休焉。”在武夷山区,他曾冒雨登建阳龙湖山,在崇安五夫也曾”冒大雨,涉重涧,登昼寒亭观瀑布”。他曾与学友门生数人早发潭溪,夜登建阳云谷山,一日夜行程百余里,并”寄语后来子,勿辞行路难”。他的《宴坐》诗,极称旅游的好处,”登山思无穷,临水心未厌。沉疴何当平,膏肓今自砭”,旅游能健身,腰肌、腿脚受锻炼,内脏也得到锻炼,能提高用脑效率,增强记忆。登山运动使闲居在家讲学著述的朱熹深得其益。他50岁以后才出山知南康、使浙东,虽当时身体欠佳,几乎无日不病,他仍然爱好旅游,遍历名山大川。后来,又在武夷山建精舍聚徒讲学,仍经常与学友门生游武夷。直至66岁高龄时,还游武夷,在冲佑观为李弥逊题诗作跋。他数往来江西,饱闻皂间之胜,每以不能往游为恨,终于通过观苍玉诗卷,使皂间之胜”了了在眼中”,了却一桩心事。晚年时,他听说庐山五老峰下新泉三迭之胜,设法让黄商伯”为使画以来”,将”图张屋壁,坐起对之”,颇似亲临其下,使心灵得到满足。神游而外,他也”徒行拜谒,步速而意专”,借以调养精神,锻炼脚力,也收到旅游健身之效。他”平生三伏断追游”,到云谷晦庵避暑,为的是”不欲暑行劳人”,力争不伤不损。他病中受友人邀请出游,他表示”若幸无疾病,即当扶拽昧一行,思欲见石佛悬泉之胜”,因为朱熹一生中确实尝到旅游的甜头,即使在病中也跃跃欲试。

四、广交朋友,不断增进新知识,怡情悦志以延缓衰老

据《朱文公文集》载,他给别人的信件不下千封,交际可谓广矣。他曾批评张拭不善与人共事,认为”天下事未有不与人共而能济之者”,深深感到”离群索居易得钝滞了人,甚可惧”。他自称”鄙性伉直,不能俯仰”,可见他是个有鲜个性的人,但却善交天下朋友,处理好朋友关系。在养生实践中,他认识到”喜怒忧惧是人所不能无者,只是差些便不正”,关键在于”喜怒哀乐而皆中节”,也就是说,感情的使用要有节制,不使太过,以免损害身体健康。他主张用良好的情绪来协调人体各器官的功能,”于此理会处,去其恶而存其善”,发挥良好情绪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朱熹说自己原来易怒且长,对其影响健康深有感触,”悲恼之余,心气间作”,因而把不良情绪放在克制之列。他在书院教育中,讲与论结合,这也是一种减缓心理紧张,调节精神,增强用脑效率的好方法。朱熹善于在交友中研讨多种问题,取长补短,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新领域。他善书能画,收藏名画、名贴,常为他人的文章、古画、名帖作跋。他还善卜筮,看风水,会弹琴,懂乐律,尤擅朗诵。他研究兵法,多次向朝廷进献兵策;讲授八阵法,为蔡元定的《八阵图说》作序。他与学友门生一起研究浑天仪,测日影,讲天象,论星光:或言展景,或探讨历法。总之、他的知识领域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