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河南省社科联获悉,由河南省孔子学会顾问韩鹏主持,王顺兴、田宏杰等专家申报的,河南省社科联2023年度《夏文化研究》调研课题,已通过河南省社科专家评审,被正式批准立项。
这是河南省孔子学会继《中原昆仑山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核心区域》课题,获得河南省社科优秀调研立项和成果一等奖后,又一次获得的立项课题。
目前,国家关于夏王、夏都、夏朝等夏文化研究,已进入一个关键性阶段,成为了突破中华文明探源瓶颈的重大学术课题,也已成为破解华夏民族早期文明特征的关键环节。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两大工程,即“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索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夏文化”。
河南省孔子学会组织专家学者,根据他们对上古时期历史、地理和文化所形成的全面、系统性认识,依托黄河在郑州荥阳、开封等下游地区,不断冲积形成黄河主河道、九州分布、大禹治水、夏都迁徙等历史演变进程,通过深入、科学、周密的历史地理论证,提出了夏文化发源于以“四渎”中枢之水大运(汴)河流域的基本观点,从多方位、新视角,来研究、分辨和论证夏朝不同时期夏王、夏都的发源地问题。
自商朝文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夏朝文化研究已成为中国上古文化形成研究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关键时期,对研究阐释整个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课题组将以不同史典记载的夏文化历史为基本依据,以华夏民族固有的创世思想方法、历法文化为指导,综合研究、论证和甄别不同历史阶段中,夏王、夏都、夏朝产生、发展、消亡的地脉、血脉、文脉联系,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科学的夏文化体系。(河南省孔子学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