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试谈朱子在《周易》研究中的新探索(一)

作者:朱秩

《周易》这部古书,被尊称为”六经之首”、”三玄之冠”、”大道之源”,在传统文化上,拥有永恒的魅力。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和它结下不解之缘。纷纷借《周易》著书立言,为《周易》作过演译注释。朱子的《易》学著作有《周易本义》、《易学启蒙》(与蔡元定合著)《太极图说解》、《朱子语类》、《参同契考异》、《阴符经考异》等。他对《易》学研究的贡献,在《易》学发展极为繁荣和兴旺的宋代,是较为突出的一位代表;他以探索《周易》所蕴含的哲理为目的,以阐明《周易》义理为宗旨,通过研究《周易》探求宇宙和人生哲理,经世致用,值得我们参考。

鉴于朱子研究易学,不墨守一家之言,而是兼容各家之长,把《易》学中象、数、理、占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全面研讨过,并解释和阐发其中的哲理。为从中吸收其精华,舍弃其糟粕,笔者试把朱子在《周易》的系统研究中的走向,表述于下。

(一)正本清源,回归旧貌。

《易经》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为便于学者易于翻阅习读,东汉人郑玄(也有说为西汉弗直),将《易经》、《易传》合成一书。《易经》部分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爻有”一”、”–“两种符号,”一”为阳爻,”–“为阴爻。经这部分是由卦形、卦名、卦辞、爻辞几部分组成的,阴阳符号的原始象征,是反映事物的两种属性。《易传》共有十篇,又称”十翼”,”传”是相对经而言的,是对经的解释,它对《易经》的结构框架,致思方式及其起源等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探索。

三国时,王弼将《象》、《象》按六十四卦拆开,分别配于每卦卦辞与爻辞后面,又将《文言》拆开,附于《乾》,《坤》两卦之后,这便成为当年书中的体裁与形式。人们在读《周易》时,都把经与传分开,对《易传》所讲的那些道理,有些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对《易经》所作的哲学解释;有些是编纂者对《易经》的看法;有些则是《易传》作者的自己发挥。故朱子认为《易传》是在不把《易经》用于占卜的情况下形成的。当然,我们不该否定这种体裁形式的发生,毕竟它为各家各派提供了其可用可发挥的广阔天地。

朱子为恢复《周易》的本来面貌,遂弃王弼的本子不用,而用吕祖谦《古周易》作为蓝本,这是朱子在体裁上的正本清源。他对经、传的注释,意在说明《周易》的来源与本义,着重在于解释卦、爻辞,所以他在《易学启蒙》中说:近世学者”类善谈易,其专于文义者支离散漫而无所根著,其涉于象者又皆牵合附会而或以为出于圣人心思智虑之所为也。”在当时,儒家经书都有这种后人妄将经传相含的弊端,以致使经传一体相混不分。故他主张恢复儒经原貌,经传相分,舍传求经,以经解经。这种解经传的本义的方法,成为《周易》研究的范例,清代的《御纂周易折中》一书,便采用《周易本义》的体例,经传分开,使传单独成篇。

(二)”卜卦之书”,揭示《易经》唯象思维本质。

朱子从易的起源上,强调《易》为卜筮之书,认为经文就是卜问的占断,主张区分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之易,正如他在《朱子语类》中所说:”易本为卜筮之书,后人以为止于卜筮。至王弼用老庄解,后人便只以为理,而不以为筮,亦非。想当初伏羲画卦之时,只是阳为吉,阴为凶,无文字,某敢说,窃意如此。后文王见其不可晓,故为之作象辞(卦辞)。或占得爻处不可晓。故周公为之作爻辞,又不可晓。故孔子为之作十翼,皆解当初之意。”朱子这段话,说明了从易的形成过程来看,《易》就是卜筮之书,故认为经讲的只是占筮,传讲的才是义理。脱离筮法解释经文,那只是牵强附会,空谈道理,坐而论道。之所以《易》是一部卜筮之书,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来看,都是一种象征性的象,因象而占,因占而有理,必须观玩占而知理。但这种”象”中包含的不是一种个别的理,而是一种普遍之理,一种具有丰富内容的哲理;如果一卦一爻只代表个别事实,那么一爻只主一事,则《易》仅三百八十四爻;只指三百八十四件事,这样一部《易》便有极大的局限性,无法解释无限丰富、生动的宇宙万事万物。所以对《易经》的可靠程度,还是如朱子所说,它不过是一本卜筮之书,用来算命而已。朱子认为《易经》中,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不过他肯实事求是,不懂就存疑,不乱强解。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其《周易纵横录》中说过:”《易经》只讲一些空套子,任何事物都可套进去”,这句话说出了《易》是卜筮之书的实质。也就是说,卜筮之书是用来算命的,在古代算命的方法应用多了,便占有丰富的素材,周代初期一个人或统治机构中有关部门的一些人,从积累下来的这些素材中选择出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资料,按照一定模式加以系统整理,便成为现代这部《易经》。

这样说来,一卦一爻的象,表示的个别的实事实理,是人们推出来的,并不是《易》的本义本理。朱子的《周易本义》是要探求象中包含普遍之理的”本义”,所以即象求理,从个别中探求普遍的真理。用今天的哲学用语来讲,类似事物各有其独自的个性,从其个性中抽象出其共性。朱子所探求的普遍真理,即事物的共性。朱子故把《易》的卦卜都看成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包含普遍之理的符号;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是一个文化符号系统,这可以说,是朱子对《易》乃是卜筮之书的新发现,他并没有复归倒退,扑向古人占卜迷信的神学怀抱,而是思辨地把握到,《易经》是体现原始初民朴素的意象思维这个本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