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朱熹《易》学的象数倾向及其学术背景(二)

作者:王铁

朱熹的《易》学著作,主要有《易学启蒙》与《周易本义》两种,此外还有一些论《易》的书信和大量有关语录。朱熹关于《易》的基本观点,是认为《易》是卜筮之书。例如他说:

熹解《易》只作占筮之书。……若晓得某说,则晓得伏羲。文王之《易》本是作如此用。若未晓得圣人作《易》本意,先要说道理,纵说得好,亦无情理,与《易》原不相干!

如《易》,某便说道圣人只是为卜筮而作,不解有许多说话。但是此说难向人道,而今人不肯信。向来诸公力来与某辩,某煞费力气与它分析,而今思之,只好不说,只做放那里,信也得,不信也得,无许多气力分疏。

朱熹的《周易本义》就是根据这一基本观点来解经的,他把经文都作为象与占来理解,言简而意精。举屯卦为例。卦辞:”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注:

屯,六画卦之名也,难也,物始生而未通之意……其卦以震遇坎,乾坤始交而遇险陷,故其名为屯。震动在下,坎险在上,是能动乎险中。能动虽可以亨,而在险则宜守正而未可遽进,故筮得之者,其占为大亨而利于正,但未可遽有所往耳。又初九阳居阴下而为成卦之主,是能以贤下人,得民而可君之象,故策立君者遇之则吉也。意思是说,屯下卦为震,上卦为坎,震的卦德为动(一阳动于二阴之下),坎的卦德为险为陷(一阳陷于二阴之中),因而屯的卦象为物始动而遇险,还未求得发展,故其名为屯。由这卦象,于是它的吉凶之占为大亨而利于正(元,大,贞,正),但不宜立即有所往。又,屯之初九是一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爻,它以阳居众阴之下,是谦让而得民心之象,所以筮立君者遇屯卦则吉。这样,经文屯名以外的卦辞,就都是占辞。又如屯之上六,爻辞:”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注:

阴柔无应,处屯之终,进无所之,忧惧而已,故其象如此。意思是上六阴爻,本该与之相应的下卦上位今也是阴爻(六三),两阴不相应。既无应援,又处屯卦之终,进无所之,唯有忧惧而已。这样,爻辞所示为盘桓无所往而悲泣之象,而占也蕴含于中:占得此者当然不吉。

本来,汉儒都是将(易》作为占筮书使用的。西汉孟喜讲卦气,京房讲纳甲、爻辰,都是为了用于占筮。一般汉儒讲物象,也是用于占筮。例如三国时蜀国关羽败,孙权使虞翻筮之,得节()之临(雪).虞翻说:不出二日,必当断头。这是因为节之外卦坎为血卦,变成临之外卦坤,依虞氏,坤有尸象,故关羽必死;临有二阳爻,当二日。这两卦如果看卦爻辞,就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直到宋代,也还是普遍用卦象作占验。例如朱熹所引张敬夫之占例,张敬夫为张浚占,遇睽之蹇,李寿翁断之说:”用兵之人亦不得用兵,讲和之人亦不成讲和。睽上卦是离,离为甲胄,为戈兵,有用兵之象,却变为坎,坎,险难也,有险阻在前,是兵不得用也。兑为口舌,又说也,是讲和之象,却变为民,民,止也,是讲和者亦必无成。”这也是全用卦象为占。但是王弼以后的义理派《易》学家,却都把《易》作为圣人说教之书来钻研,忘了《易》本是占筮书。到宋代的义理派,甚至不愿承认《易》是占筮书。连当时的象数学家,也不能明白揭示这一客观事实。朱熹能力排众论,辩明这一事实,这正是朱熹的卓越之处。他在这一问题上所批评的主要对象,是义理派学者。

《易》既是卜筮之书,那么其原理何在?即《易》为什么能用于卜筮?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汉儒的回答是:《易》是圣人通过仰观俯察而用著数、卦象建构的宇宙模式,所以通过著数、卦象的推演,就能预测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发展。朱熹也只能循着这一思路去思考。而思考的结果,就是接受了刘牧的《河图》、《洛书》与邵雍的先天易。

《周易本义》书首冠有《易图》九幅:《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文王八卦次序》、《文王八卦方位《卦变图》。图后附简要的说明。《易学启蒙》则是专门研究象数的著作,共四篇:(一)《本图书》,专论《河图》、《洛书》的深义。(二)《原卦画》,从八卦与六十四卦的生成,说到先、后天方位,主要是阐述邵雍之学。(三)《明著策》,考论《易》占的蝶著过程。(四)《考变占》,从《左传》、《国语》中的占例,探究利用卦爻辞占吉凶的规则。《易学启蒙》一书全是研究象数与占验,实际上是朱熹与蔡元定两人所合作。据说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对《大学章句》与《易学启蒙》二书最满意,谓:”某一生只看得这两件文字透,见得前贤所未到处。”

朱熹的《河图》、《洛书》实际就是刘牧的两图,但将刘牧之图作了一对换。刘牧以九数共四十五点者为(河图),十数五十五点者为洛书、朱熹与蔡元定则以十数者为《河图》,以九数者为《洛书》。其主要理由,是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系辞》有明文,而《尚书·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传说《洪范》是禹取法于洛书而编)。朱熹在《启蒙》中对《河图》《洛书》的结构、意义作了详细的阐说。例如他说《河图》的中五点具有五生数之象:其下一点是天一之象,上一点是地二之象,左一点是天三之象,右一点是地四之象,中一点是天五之象。例如他说《河图》各位循东南中西北次序左旋一圈,是体现了五行相生的关系。这都是朱熹发明的新意。又例如他解释圣人是如何则法《河图》创造八卦的,说:

《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按:中宫五与十两数不用。)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仪也。(按一三七九之和为二十,二四六八之和亦为二十。)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各兼天五成六七八九;,六七八九者,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象。)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

析四正补四隅以成八卦,这一四象生八卦的过程是仿效刘牧的,但朱熹所析成的八卦,其方位是邵雍的先天方位,又与刘牧不同。

朱熹引进《河图》《洛书》,与他的理学思想是一致的。盖他认为”大地之间,一气而已,分而为二,则为阴阳,而五行造化、万物始终,无不管于是焉。””管于是”,就是管于气中所包含的理。天地之数就体现了这个理,这一套数及其法则就显示在《河图》中。圣人既法之以作《易》,《易》就包含了天地万物之理,所以能够用以占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