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昕
总之,闽学之所以会在南宋时崛起于闽中大地,这与当时当地经济水平的陡涨而为之铺垫的丰厚土壤是分不开的。
二、两宋八闽文化的繁荣为闽学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文化氛围
福建古为闽越的故地,福建文化的起源目前可追溯到一万多年前晚更新世晚期的”清流人”(晚期智人)。新石器时代,在闽江下游则有以”昙石山文化”为代表的原始文化。周期,又有所谓的七闽文化。然而,由于福建地处山陬海筮,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影响,与外界联系极为不便,致使秦汉以前,福建仍是以土著民族文化为主。与内地相比,文化相当落后。《山海经》云:”闽在海中”;许慎《说文解字》将”闽”归在”虫”部;淮南王刘安上书汉武帝时亦说:”(闽)越,方外之地,赞发文身之民也”,”臣闻越非有城廓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味而多水险”,”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可郡县也”,都是当时闽地尚未开发、文化落后的典型例证。
汉以后,特别是西晋末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大量中州人士入闽,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遂使十分落后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据朱维干先生考证,中原汉族早期入闽,主要有以下几种人,即亡命者、驻闽将士、被流放的人、避乱者、采药炼丹的道家。西晋永嘉之乱时,又有许多中州的簪缨世胄为避战乱而南徙入闽,《建阳县志.礼俗志》记载:”晋永嘉末,中原丧乱,士大夫多携家避难入闽。”《福州府志》亦云:”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中原移民入闽,一般是由闽北、闽东、闽中、闽南而闽西,先进的中原文化对福建的传播和影响也是从北往南不断扩大的。闽北和闽东是中原移民的首达地区,从西汉王朝派兵戎守到三国时建立建安郡,地点和范围都在闽北一带。”晋永嘉末,中原士大夫多携家避难入闽,建为闽上游,大率流寓者多。时危京为建州刺史,亦率其乡族来避兵,遂以占籍。”因而,闽北成为福建文化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福建文化经汉晋时代的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直到唐初,福建文化与全国相比,仍显得相当落后。从唐高祖武德到唐中宗神龙二年福建闽中长溪人薛令之始登进士第之后,86年间未见有闽人中进士的记录。唐德宗贞元年间,晋江欧阳詹描述其赴京应试途中孤寂心情时说:”某代居闽越,自闽至于吴,则绝同乡之人矣;自吴至于楚,则绝同方之人矣;过宋由郑逾周到秦,朝无一命之亲,路无回眸之旧。”欧阳詹这里所描述的唐代闽人北上仕宦稀少的状况,既是当时福建远离政治中心的结果,亦是福建当时经济与文化落后的相应反映。但是,自中唐以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福建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建中初年(公元780年)常衮罢相贬为福建观察使,他鉴于”闽人未知学”,遂倡设乡校,课文章,大力提倡儒学,于是,福建”一年人知敬学,二年学者功倍,三年而生徒祁祁……郑鲁儒风济济,被于庶政。”唐末五代,中原战战连绵,繁华都会,变成瓦砾之场;锦绣中州,到处凄凉满目。而僻处东南的福建,由于远离战事漩涡,受祸极轻,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反倒成了避乱的乐土,世外的桃园。许多衣冠世族,学士文人潮涌南下,流寓闽中。光启二年,河南固始县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随农民起义军入闽,奠定了闽国的基础。五代梁太祖封审知为”闽王”。王审知在治闽的29年间,不仅提倡节约,减轻赋役,发展生产,而且注重发展文化。他”好礼下士”用人就地取才,并设招贤馆以招纳中原文化人士,据载,当时国内有名的文人学士如李洵、韩屋、王涤、徐寅等人,先后入闽,投奔王审知,均获礼遇,这些文人学士的大量入闽,对福建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审知还广泛收集、整理佚书,保存华夏文化遗产,并采翁承赞的建议,设立四门学,以教闽中秀士。而且,王审知还崇信佛教,兴建或修复267座佛寺,助长了佛教在福建的传播。凡此种种,均有力地促进了福建文化的发展,初步改变了唐初那种闽人未知学的状态。清人陈衍说:”文教开兴,吾闽最晚。至唐始有诗人,至唐末五代,中土诗人时有流寓入闽者,诗教乃渐昌。”至是,福建已不再是”蛮夷之地”、”曼胡之缨”,而是”文儒之乡”了。
入宋以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南移,”天旋地转,闽浙反居天下之中”,(朱熹语)这就为福建与外地的文化交流、人才交流提供了较前代更为有利的条件。加之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中原战事频发,尤其是到南宋时期,民族矛盾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金兵南下,铁蹄残踏临安和沿海城乡,而福建僻处东南,较之江浙,距离金兵占据的北方更为遥远,多次战乱,幸未扰及,因而从南宋初期始,福建就成为重要的后方疏散地,战略地位日显重要。许多外地名流如张浚、辛弃疾、叶适等相继宦游闽地、皇亲贵族,文人学士及农工商各色人等亦不断迁闽避乱。地处闽浙赣三路交界的建州(建宁府),为中原人口与文化入闽的前沿地带,故家世族麇集,”建宁衣冠氏族,惟浦城之邑最盛,卿相侍从,蝉联大家,郡人类其子孙为爵里记。”这些不断南迁的移民既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开发福建经济,也传入中原文化并融会古越文明,致使两宋八闽文化更是获得了巨大的繁荣和发展,”冠带诗书,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一种具有较高水平的以保持和发扬中原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地域性文化逐渐形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