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福建文化的发展与闽学的产生(三)

作者:黎昕

两宋八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首先表现在各种文化人才辈出和科第盛况空前。据统计,《宋史文苑传》登录宋代著名文人90人,其中福建人有8个,位居全国第6位;《全宋词》辑录千余名作家,北宋福建词人有14人,名列全国第6位,到南宋则有63人,跃居全国第3位;《宋史》的《道学传》和《儒林传》共载人物89人,其中福建人有17人,居全国首位。而两宋时期福建科举之盛更是甲天下,北宋太平老人《袖中锦·天下第一》罗列了当时国内的工艺及农、林、牧、渔等著名产品后,随即将”福建出秀才”亦列为天下第一。南宋人陈必复亦指出,福建举子”负笈来试于京者,常半天下,家有痒之教,人被诗书之泽,而仕于朝为天子侍从亲近之臣,出牧大藩持节居方面者亦常半,而今世之言衣冠文物之盛,必称七闽。”据不完全统计,两宋三百二十年间,福建历届进士多达6869人,占宋代进士总数35,093人的近五分之一,其中,官到宰相,执政者,不少于50人,任职于中枢方面或地方者,更是不胜枚举。这较之唐代的75人,可谓天渊之别。两宋八闽这种文化人才辈出,进士及第者人数剧增的状况,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福建的文化水平已跃居全国先进行列,而且亦为福建开展文化创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闽学的基本力量和社会基础。

在封建社会,科举的繁荣是一个地区文化发达的标志。随着科举的发展,两宋期间,福建在文史哲以及艺术、宗教和自然科学等诸领域也发展迅速,成就卓著。

文学领域:五代两宋以来,福建号称衣冠文物甲东南。然而,唐初福建士人为中原士林所知晓者仅欧阳詹等少数人。唐末五代,这种士林寂寞的状况有所改观,出现了一批以诗赋擅名的文人学士,如韩握、徐寅、黄滔等。入宋以后,随着福建文化水平的提高,诗词赋普及,文人辈出。如当时的杨亿、柳永、刘子翠、张元干、刘克庄、严羽等都是在诗词或诗歌评论等不同方面占尽风流的一代名家。北宋浦城人杨亿(974-1020年)曾被欧阳修称为”一代文豪”,他尝与刘筠、钱惟演等人首创”西昆体”诗派,诗风笼罩宋初诗坛近半个世纪。北宋崇安五夫里人柳永(971-1053年)精通音律,善歌词,始创慢曲长调,为宋词”婉约派”的宗师,其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婉转,流传甚广,致使”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福州长乐人张元干(1091一约1175年)的词长于抒发慷慨悲愤之气,富有强烈的时代感,为南宋爱国诗人开辟了广泛的创作道路。曾受教于真德秀的莆田人刘克庄(1187-1269年)则是南宋后期堪与陆游匹竞的多产作家。他诗学晚唐,为江湖派最大诗人,词则受辛弃疾影响,雄迈豪放,多感慨时事之作。建阳人黄升,早弃科举,以诗文词名世。他搜集前人的”诗余”,多至百家,鉴别精,取舍严,缩为20卷的《花庵词选》,在宋人的词选中,不失为一种善本。邵武人严羽(1203一?)的《浪沧诗话》,分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诗证五门,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诗歌理论而名重当代和后代。邵武人严粲,精毛诗,所著诗集,朱熹诗传多采其说。

史学领域的成就同样可观。郑樵的《通志》,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吕惠卿参与编修的《新唐书》均为史学名著。尤其是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取《资治通鉴》中记述,区别门目,以类编排,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始于三家之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包括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晰,节目详具,前后始末,一览了解,遂使纪传,编年贯通为一,在史学编纂体例上更是一大发明。此外,柯维琪的《宋史新编》、熊克的《中兴小纪》、陈均的《宋九朝编年备要》、郑思肖的《心史》等当代史也颇具特色,富有价值。梁克家的《三山志》则是最早的一部福建地方志,”其所纪十国之事,多有史籍所遗者,亦足资考证。”而祝穆的《方舆胜览》,略·于疆域沿革,关塞险要、户口田赋,而详于名胜古迹,诗赋序记,虽考订较疏,然采摭颇富,乃是记载南宋地理的一部重要著作。

哲学领域。支配两宋以至明清的哲学思想是理学。闽学产生之前,福建早在唐代就有了理学的萌芽。与韩愈同登”龙虎榜”(唐德宗贞元八年,292年)进士的闽中晋江人欧阳詹,不仅与韩愈情同手足,而且志同道合,他们都以儒家思想为正统,以周公孔子为楷模,差不多同时提出了儒家道统。欧阳詹在给韩愈的诗中曾公开声明自己与韩一样,是”志在周孔堂,道适尧舜门。”而与欧阳詹同时的闽中莆田人林蕴(字复梦,唐德宗贞元四年进士)亦与韩愈、欧阳詹一起提倡儒家道统,同样反对佛教。北宋初年,又有闽中侯官人陈襄、陈烈、周希孟、郑穆等海滨四先生及其同调章望之、黄晞等倡道于闽中,他们提倡儒学道统,宣扬知天尽性之说,讲《中庸》明经笃行,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先驱者。全祖望说:”安定泰山并起之时,闽中四先生亦讲学海上,其所得虽未能粹深,然而略见大体。也。”又说:”宋仁之世,安定先生起于南,泰山先生起于北,闽海古灵先生于安定盖稍后,其孜孜讲道,则与之相。……其倡道之功,则固安定、泰山之亚,较之程张为前矛焉。”到了北宋末南宋初,理学在福建更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周敦颐理学之教得二程而益盛。闽福清王频,将乐杨时,沙县陈渊、陈灌,崇安游醇、游酢皆从二程受业。濂、洛之教入闽亦由此而盛。闽中古田邵清”从横渠张氏学《易》。崇观间还家,遂不复出,筑室墓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