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宏观华夏民族人文源头

作者:韩 鹏

华夏民族及其文字、文化、文明产生的历史,是一个具有时间、空间等历法作依据,地域、人口、范围不断向四方传播的历史进程。由此,形成了一个地脉、血脉、文脉等系统性、连续性、规律性可循的发展体系。

根据其历史的发展脉络,将其宏观加以归纳,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华夏民族产生的历史起点,以中国最早史典记载的伏羲,在“灉沮会同”的“雷泽”出生地为基本标志。自此时起,伏羲被华夏民族尊敬为自己的创世神、人祖。无论伏羲出生之前,中国现在的国土上还有什么人类的存在,但只有伏羲与女娲的出生,才与华夏民族产生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二、伏羲不仅在“灉沮会同”之地出生,也在“灉沮会同”之地肇始了太极、阴阳、四象、八卦、九宫,即河图洛书等易学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字、文化、文明等人文历史产生始点和标志,也是华夏民族历法文化产生的始点和标志。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重要意义。肇始此文化的伏羲,也由此被华夏民族称之为自己的“人文始祖”。

三、伏羲创造的太极八卦、河图洛书等易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文化之根、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上古时期,孕育昆仑山、大瀛州、九州产生的自然源头,是黄河在下游冲积造地的结果。但孕育昆仑山、大赢州、九州产生的人文源头,却是伏羲肇始太极八卦等易学文化。太极之地,便是阴阳未分的混沦、昆仑之地。

四、伏羲肇始太极八卦的易学文化,源头在黄河下游伏羲居住的“灉沮会同”流域,是道法自然、天象地形合一思想育化的结果。因此,太极、阴阳、四象、八卦、九宫等易学文化,最早所对应天象地形的历法方位,也在黄河下游、四海环绕的昆仑山、大瀛洲、九州的范围之内。超越这个范围之外,就失去了上古时期历法法则的根本依据。

五、随着黄河下游冲积九州面积的不断扩大,与郑州荥阳桃花峪西部,即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逐渐连为一体。也在大禹时期人工治水之后,形成了以大运河、灉(汴)水为中枢,具有四方文化含义四渎之水流域。自此时起,伏羲时期创造以冀州为中州的九州,被大禹重新划分成了以豫州为中州的九州。不了解两个九州及中州的区别,就无法正确判断中州冀州与中州豫州在地理上的一致性。

六、黄河下游洪水冲积形成了昆仑山,与伏羲依据八卦九宫等历法文化划分的九州同地,是华夏民族及其文字、文化、文明的最早发源地。昆仑山的产生,是黄河冲积的结果;昆仑山的消失,也是黄河冲积的结果,最终演变为四海之内的九州,再演变为中原、中国、华北平原。

七、黄河下游的昆仑山,是华夏民族神仙圣人居住的“万祖之山”;流经黄河下游的九州之水,正是昆仑山上五色水、九流、灉(汴)水和四渎之宗。华夏民族的“万祖”,包括三皇、五帝、夏商诸王在内,也是他们在黄河下游共同生活的五色水、九流、灉水和四渎流域。更是他们最早共同建都于黄河下游昆仑山、九州、中原、中国之地的主要原因。

八、夏代孔甲称王河南汤阴“西河”时期,自黄河下游的夏地夏都,迁徙到甘肃庆阳和陕西邠县、岐山一带的不窋后裔西周人,一直怀有回归自己精神家园,即黄河下游先祖中土、九州之地的梦想,最终经过黄河下游新乡一带的“牧野之战”,实现了周文王“求中、得中、归中、执中”的《清华简·保训》遗愿。周成王建王都于洛邑,是华夏民族自上古时期伏羲以来的政治、地理、文化中心,自黄河下游首端迁移黄河中游末端的重大历史转折。也是导致华夏民族及其文字、文化、文明发源地,出现迷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九、发掘、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弄清楚华夏民族的最早发源地。但只有伏羲出生地和太极八卦等易学文化产生地,才是华夏民族的最早发源地,才是华夏文字、文化、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始、基因之地。

须知,不忘中国人创世初心的前提,是掌握华夏民族创世的思想方法,皈依华夏民族人文先祖创造的精神家园。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然,中位不定,心有所失,神必恍惚,魂必无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