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伪学之禁”与台谏(五)

作者:葛绍欧

另一方面,凡不为其所用者,就利用台谏官来弹劾,如:陈傅良,温州瑞安人,登进士甲科,教授泰州,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待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曾诏朱熹与在外宫观,傅良进言,”熹难进易退,内批之下举朝惊愕,臣不敢书行。”熹于是进宝文阁待制与郡。御史中丞谢深甫论傅良言不顾行,出提举兴国明宫,明年察官交疏,削职罢,嘉泰二年复官起知泉州。

留正之所以遭攻击谪贬,乃种因于宁宗即位之初,韩伲胄以定策功,野心勃勃,以知阁门事的身份,时常跑去宰执议事的”都堂”,充分显示其跃跃欲试的企图,留正以丞相的身份,使下属转告韩:”此知阁日往来之地”,意即”你身份尚低,这都堂是宰执的办公室,并非你目前的身份,所宜堂往来的地方”,给予当头棒喝。俯胄在被批评后愤恨离去,心中自然对留正极为怀恨。不久,因留正奏事不如上意,俯胄从而闻之,宠渐衰。绍熙五年八月,以内批除正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寻以谏议大夫张叔椿言,落职。韩诧胄很会利用人性的弱点,特提拔刘德秀为谏议大夫。刘德秀,蜀人,当初自重庆入朝,曾请托留正的属下范仲黼向正推荐,留正对他的素行,略有所知,表示”此人若留之班行,朝廷必不静”,仅任其为大理簿,为此刘对留正极为不满。韩任刘为谏议大夫后,便立即劾论留正四大罪,使留褫职,而且对留”弹劾无虚岁”,果然是一个使”朝廷必不静”的小人。

刘光祖于宁宗即位后不久为起居舍人,论:”政令当中书,陛下审而行之,人主操柄,无要于此。”知阁门事韩胄擅威福故首及之。迁起居郎。集议卜孝宗山陵,与朱熹皆曰会稽山陵,土薄水浅,乞议改卜。既而熹与祠,光祖言,”汉武帝之于汲黯,唐太宗之于魏征,仁宗之于唐介,皆暂怒旋悔。熹明先圣之道,为今宿儒,又非三臣比。陛下初膺大宝,招徕耆儒,此初政之最善者。今一旦无故去之,可乎”,且曰”臣非助熹,助陛下也。”再疏,不听。刘德秀劾光祖,出为湖南运判,不就,主官玉局观。赵汝愚既罢相,咤胄擅朝遂目士大夫为伪学逆党,禁锢之。光祖撰《涪州学记》,谓”学之大者,明圣人之道以修其身,而世方以道为伪,小人治文章以达其志,而时方以文为病。好恶出于一时,是非定于万世。”张釜指为谤讪,比之杨恽,夺职,谪居房州。

傅伯成,少从朱熹学,为隆兴元年进士。庆元初,言吕祖俭不当以上书贬,又方于御史,朱熹大儒不可以伪学目之。又言朋党之弊,起于人主好恶之偏。坐是不合,出知潭州。

项安世,江陵人,淳熙二年进士。宁宗即位之初,朱熹召至阙,未几予祠,安世率馆职上书挽留,言,”御笔除熹宫祠,不经宰执,不由给舍,径使快行,直送熹家,窃揣圣意,必明知熹贤不当使去,宰相见之必执奏,给舍见之必缴驳,是以为此骇异变常之举也。夫人主思不知贤尔,明知其贤而明去之,是示天下以不复用贤也。人主患不闻公议尔,明知公议之不可而明去之,是示天下以不复顾公议也。且朱熹本一庶官,在二千里外,陛下即位未数日,即加号召,界以从官,俾侍经幄,天下皆以为初政之美。供职,甫四十日,即以内批逐之,举朝惊愕,不知所措,臣愿陛下谨守纪纲,毋忽公议,复留朱熹,使辅圣学。则人主无失,公议尚存。”不报。偶为言者劾去,判重庆府,未拜,以伪党罢。安世素善吴猎,二人坐学禁久废。

王淮,婺州金华人,绍兴十五年进士,于孝宗时为应当时政府需要,以朱熹学行为实,举荐其为浙东提举。朱熹的表现曾得皇帝的赏识,认为”朱熹职事留意。”王淮且在上前称赞朱熹”修举荒政,是行其所学,民被实惠,欲与进职。”而使朱升为直徽猷阁。但,就在朱熹为浙东提举时,曾弹劾了王淮之友知台州唐仲友,王淮因此不喜欢朱熹,于是擢拔陈贾为监察御史,俾上疏言,”近日道学假名济伪之弊,请诏痛革之。”郑丙为吏部尚书,相与合力攻道学,熹由此得祠。王淮算是朝中颇为正派的大臣,原本对朱熹蛮欣赏、提拔,只因朱熹弹劾了他的朋友,遂亦成为倒朱的一员,对朱的发展,确有相当的影响。

右谏议大夫姚愈论道学,权臣结为死党,窥伺神器。

由于先后有胡练、何澹、刘德秀、刘三杰等的恶意攻讦,未几,朱熹遂有夺职之命。庆元二年(1196),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

在”伪学”之禁兴,一片攻讦朱熹声中,仍有不少人,甘冒受牵连的危险,维护朱熹,替他辩白,或为他鸣不平者,纵未必能扭转大局,至少也反映出社会上正直的一面。如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侍御史胡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如宋史论曰,”若胡晋臣争论朱熹,则侃侃有守者也。”

赵雄,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科举的状元,淳熙二年为签书枢密院事,为朝中的名臣,朱熹累不出,赵雄请处以外郡,命知南康军。喜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会周必大亦力言之,乃止。赵雄的作法,表面上骂朱熹是狂生,实质上暗助朱,要皇帝以为朱只是狂些而已,并不是很差劲,不值得重罚,只要置之不理就可以了。这是尽量减少朱熹罪责的做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