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中国大运河文化源头始于汴河

作者:开封 韩鹏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了属于全世界的文化瑰宝。

自上古时期以来中国人的记忆中,尧舜时期大禹开发的大运河,是中国人文历史上最早开发的人工大运河,是华夏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伟大创世精神的重要标识。

习近平同志曾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嘱托: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对此,国家也将其纳入重大战略与重大文化工程大力实施。

《开封日报》社组织的“动脉大运河”大型融媒报道活动,不仅是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嘱托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发掘、传承和弘扬大运河优秀历史文化的非常壮举。

在这次报道活动中,他们一方面通过对黄河下游大运河文化的广泛采访调研,全面、系统地掌握和宣传了中国大运河产生、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结合开封大运河产生、发展的地理历史,突出宣传报道了开封汴河,作为中国最早大运河源头的历史文化地位。

这对于推动开封大运河沿线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运河功能恢复开发,区域内文旅产业建设,流域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开封为中国历史文化高地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古时期黄河下游开封流域的汴河,是大禹最早开发的夏代大运河。中国辞书之祖《尔雅》解释:“夏,大也。”故大禹开发的大运河,也称“夏河”“大河”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夏,中国之人也。”故“夏朝”“夏人”,也称“中国”“中国人”。按此逻辑,夏代大运河流经的开封之地,便是大禹时期的夏朝、中国之地,而流经开封夏朝、中国的大运河,也称“中国河”。河道水运,是古代大型运输依托的大动脉,这也是大运河得名的原因之一。

对此,西汉司马迁《史记》指出:大禹引洪水“于勃海,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诸夏”,即大禹在黄河下游治水的夏朝、华夏、九州、中夏、负夏、阳夏、中国之地。三国何晏《论语集解》曰:“诸夏,中国也”;西汉戴德《礼记·檀弓》曰:“曾子吊于负夏。又阳夏,在开封”;“鸿沟”,便是“济(泲)水”“汴河(渠)”,也是大禹疏导洪水流入渤海、淮泗、黄海的大运河。

作为夏代大运河别称的汴河,是目前已知开封、乃至中国最早的人文地名、水名之一,也是开封别称“汴城”“汴京”“汴梁”等“汴”文化的源头。自上古时期以来,中国、开封的命运与夏代大运河、汴河息息相关。汴水兴,则开封兴、夏代中国兴;汴水衰,则开封衰、夏代中国衰。

大运河、汴河,地处上古时期的天地中枢、大禹中州豫州之地。明代《如梦录》记载:开封“汴梁乃豫州之分野,天地之中枢,八方之冲要,腹心之重地。”这与大禹重新划分九州的中州豫州、地中行的“大运河”中枢之水相契合,为后世春秋吴国开发邗沟、黄沟,战国魏国开发鸿沟,隋唐开发通济渠、广济渠,北宋开发汴河、蔡河起到示范作用。

《开封日报》社对开封汴河是中国夏代大运河的宣传报道,为中国大运河文化正本清源,找到了发源的地理源头,使中国大运河发源地回归了历史本来面目,是对传承、弘扬开封和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奋力呐喊,也为助推国家到2025年,实现“大运河各类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成为标志性文化符号”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其德也厚、其功也卓,开封不应忘记,中国也不应忘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