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西周登封、洛邑“天地之中”真伪辨析

作者:开封 韩鹏

登封阳城与洛阳“天地之中”的地域争论,以两地都是“天地之中”的稀泥,暂时封住了彼此的嘴巴。究其目的,或具有维护登封阳城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的“大局”之隐,或具有维护登封阳城、洛阳偃师二里头为“夏都”的佐证需要。

但到底登封阳城与洛阳,是不是上古时期帝王“择中建都”之地,是不是西周天文学家测定无误的“天地之中”,恐怕还需要以历史事实作定论。为此,我谈几点个人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消灭商纣之后,本想在黄河下游的“大邑商”“朝歌”之地,实现“宅兹中国”的“归中”意愿。但是,由于周武王过早去世,以及随后发生在黄河下游“河济”流域的“三监作乱”,周成王和周公为了保证建王都之地的安全,只好被迫放弃了周武王在黄河下游“大邑商”“朝歌”“宅兹中国”的最初想法,改封周公的弟弟康叔在此地建立了“卫国”,国都为周武王发誓“宅兹中国”的“大邑商”“朝歌”之地,已达到拱卫成周的目的;

​二、周人的先祖,是夏代孔甲时期的不窋。不窋在夏王孔甲建王都的黄河下游,即汤阴县菜园镇夏都“西河”时期,曾任夏朝的农(田)正官。因孔甲乱国,他不得已自汤阴夏都“西河”,流亡到了甘陕一带的“狄戎”之地。到了商代末期,在周太王亶父制定“翦商”战略指导下,主动归顺商朝,受封为西伯侯,建立了西伯国。商纣王时期,周文王成为了辅佐商朝的三公之一,地位显赫。

回归先祖黄帝、帝喾、后稷、不窋等居住黄河下游,即“河济”流域的“中土”“中国”故土,是周人世代传承的氏族梦想。故有周文王关于西伯国“日不足,唯宿不羕(祥)”,要“求中、得中、归中、执中”,回归黄河下游黄帝、舜帝、上甲微、后稷、不窋故土的《清华简·保训》遗嘱记载和史典印证;

三、周武王在黄河下游的“河济”流域灭商,是践行周文王“求中、得中、归中、执中”遗嘱,回归“河济”流域“中土”“中国”故土的具体行动。而周武王发誓“宅兹中国”,也与黄河下游“河济”流域的“朝歌”“大邑商”、汤阴菜园镇孔甲夏都“西河”、周文王演义后天八卦的汤阴“羑里城”、以及卫国国都“朝歌”“中土”等同在一地。这正与先秦《诗经·殷武》中,“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的“中土”“至中”“天地之中”文化相符;

四、由于周武王在灭商之后,仅过两年多便过早去世;又由于黄河下游“河济”流域、“大邑商”旧地发生的“三监作乱”,打乱了周武王原定在黄河下游“大邑商”“朝歌”之地,“宅兹中国”、建立西周王都的既定部署。进而,导致周成王和周公不得不重新选定在商周结合部、距离西周较近的“洛邑”,作为建王都的安全之地。

五、华夏民族认为,天下只有一个“天、地”;通过“天人合一”的创世思想方法,也只能创造一个三皇、五帝、夏商诸王,共同居住的“天地之中”,本与上古时期黄河下游的河图洛书的“中土”、九州的“中州”同地。由此,形成了“天下归一、归中”“择中建都”的大同社会观。所谓后世帝王建都的各地,均是“天地之中”之说,不过是对上古帝王“择中建都”思想文化的一种传承地而已,而不是“择中建都”思想文化的最早发源地。

西周初期,按照华夏民族“择中建都”的正统文化传承,也为满足周文王“求中、得中、归中、执中”,回归先祖“中土”的临终遗愿,必须测量出“天地之中”作“择中建都”的地理定位依据。由此,成为了周公在登封阳城以“土圭测景”重要活动的起因。

六、周公所测的登封阳城“天地之中”,因没有上古帝王居住地“河济”“四渎”等“都会”的风水环境,失去了建王都于“天地之中”的诸多生态条件。于是,只好再通过“卜宅”的方法,最终确定在伊、洛、瀍、涧“四水”之地的洛邑,建立西周王都。

但伊、洛、瀍、涧“四水”之地,并非上古帝王建都时选择的江、河、淮、济“四渎”、或黄河下游“河济”之水,更不是经过天文学家测定“建王都”的“天地之中”。由此,引发了登封与洛阳之间,争夺“天地之中”的历史矛盾,以致于长期无法得到解决;

七、据西周青铜器《何尊》记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说明周武王告天的“宅兹中国”誓言,发自被他刚刚消灭的“大邑商”都“天庭”之地。自周武王攻克黄河下游的大邑商、朝歌,发誓“宅兹中国”之时,到周武王去世约有二年多时间;再自周成王继位,到周成王五年四月开始营造洛邑约有五年时间。即使不考虑洛邑王都建成迁入的时间,合计仍有七年。七年之前,无论周公“测景卜中”的登封阳城,或是周公“卜宅求中”洛邑王都,均不在周武王能够超前思想的范围之内,何来周武王“宅兹中国”于登封阳城、或洛邑王都的白日梦说。

周公建西周王都于洛邑,实际上是对自己所测登封阳城“天地之中”、以及自己所编《周礼》中“择中建都”文化的否定。但因西周建王都的洛邑,必须要符合“择中建都”的正统文化要求,必须符合周文王“求中、得中、归中、执中”的临终遗愿定位。所以,表面上又不得不继续承认登封阳城为“天地之中”,也为周武王建王都“勿远天室”的遗愿,找到一个安抚崇拜天地的殷商顽民,稳定西周王朝统治天下的借口。

八、登封阳城的“天地之中”,之所以被其测定人周公所抛弃,因为它不是“河济”“四渎”环绕的“天下中枢”之地,不具有上古时期“四海”“四水”之内“中土”“九州”“中国”的地理环境,失去了借助水运交通治理国家的天然优势。

从本质原因而论,是周公在黄河中游末端登封阳城,错误地测定了“天地之中”。因此,登封阳城作为误测的“天地之中”,除了存在争议很大的大禹建都“阳城”有待深入发掘之外,再无任何帝王在此“天地之中”建都的先例可寻。这体现了历代帝王“择中建都”时,对登封阳城为“天地之中”的不认可态度。

九、据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唐代开元十二年)壬子,命太史监南宫说等于河南、北平地测日晷及极星,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同时候之。阳城晷长一尺四寸八分弱,夜视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十分度之四;(开封)浚仪岳台晷长一尺五寸微强,极高三十四度八分。”按照“尺有五寸”“极高三十五度”为“定中常数”而论,浚仪岳台更接近“天地之中”。

据​明代宋濂《元史·卷四十八志第一天文一》中,元代郭守敬“四海测验”记载:开封浚仪“岳台,北极出地三十五度,夏至晷景长一尺四寸八分……河南府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元代郭守敬所测登封阳城、浚仪岳台的数据,与唐代所测数据相同,再次印证了开封“浚仪岳台”更接近“天地之中”,登封阳城“天地之中”再此被淘汰。这也为周公不在登封阳城“择中建都”,找到了根本原因,就是登封阳城不是上古时期帝王真正共居的“天地之中”。

中国、河南一些历史文化学者,误传唐代一行(张遂)、元代郭守敬测定登封阳城为“天地之中”的观点,因此而不攻自破。河南此类中国历史文化和华夏文明探源的做法,大有欺骗中国和世界视听,套取“世界文化遗产”名号之嫌。

上古时期黄河下游的“中土”“九州”“中原”“中国”,作为上古时期的华夏文明发源地,被中国、河南的一些歪嘴和尚念偏了地方,导致华夏民族精神家园的“宅兹中国”“中土至中”“河南老家”,无法运用华夏民族的创世思想方法、时空历法、天象地形进行具体的历史地理定位,也为国内关于“河南是历史文化骗子”之说提供了口实,到了应该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综上所述,周公误测的登封阳城,不是上古时期帝王“择中建都”真正的“天地之中”,且为自唐代之后多代天文学家,测定黄河下游、浚仪岳台的“天地之中”,及中国最早“子午线”所取代。黄河中游末端的洛邑,从来就不是周人所测“择中建都”之地的“天地之中”,不过是西周为了保证建王都之地安全,临时以“卜宅”作形式选定所谓“中宅”之地而已。

当周武王在黄河下游通过“牧野之战”,灭商于“大邑商”“朝歌”之地,发誓“宅兹中国”之时,既无“洛邑”的地理存在,也无“成周”的地名产生,处于周武王所言“未定天保”,即“天地之中”、西周“王都”具体位置尚未选定的状态。中国、或河南的一些历史文化专家们,关于“宅兹中国”是指登封阳城、或洛邑的错误观点,实在是认识浅薄的附会之说,却能招摇于天下,实在让中国人、河南人无地自容。

可见,无论是登封阳城、或是洛邑成周,均没有“河济”之间、“四渎”中枢、“水在地中行”的“中土”地理生态环境,也不是以上古时期伏羲所画“河图洛书”的“中数”“中宫”、以及”尺有五寸”“北极高35度”为“常数”定位的“天地之中”。这是我们对比黄河中下游“天地之中”的天象地形,研究登封阳城和洛邑“天地之中”之后,得出的基本结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