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派古琴是中国近代琴坛上一支融古开今、别具一格的古琴艺术流派。源于山东省诸城市,该派起源较早,历史悠久,因其独特的演奏风格和丰富的曲目而受到广泛关注。诸城派古琴演奏风格注重音色的纯净和音韵的和谐,讲究曲调的抒发与情感的表达,其特色在于独特的指法和技法,善于通过音色变化传达深邃的情感。诸城派保留了大量古琴经典曲目,同时也兼具一些地方特色的创作,融合了山东地区的民俗和音乐元素。该派注重对古琴技艺的系统化教学,历代琴家通过传授与演出活动,使得诸城派的艺术得以持续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古琴演奏人才,对山东及周边地区的古琴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古琴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增强了当地文化自信。
形成时期:诸城琴派正式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
发源地:山东省诸城市,这里既是“诸城琴派”的故乡,又是中国古琴的发源地之一。
创始人:王溥长(既甫)、王雩门(冷泉)
历史名家:
王溥长、王冷泉、王心源、王心葵、詹澄秋
当代名家:
茅毅、姜燕、高培芬

图为古琴家王冷泉画像
流派风格:艺术风格细致、含蓄、质朴、流畅,刚柔兼备,具有刚中带韧、动静划一、密中见疏、实中有虚、一气流转、重而不滞的特点,既以丽密深曲为特征,又具空灵回荡之美,紧劲连绵,循环超忽,气卷风云,韵缀繁星。
代表曲目:诸城派古琴的代表曲目主要有《长门怨》《秋风词》《关山月》《阳关三叠》等,其中《长门怨》《秋风词》《关山月》为诸城派古琴独有曲操。
重要琴谱:主要有王冷泉辑《琴谱正律》,载琴曲21首;王既甫、王心源、王秀南祖孙三代相传的《桐荫山馆琴谱》,载琴曲16首;王露辑《玉鹤轩琴谱》,载琴曲30首;王宾鲁传《梅庵琴谱》,载琴曲14首。
演奏特点:其立调体系是以三弦为宫而以律吕命调,分为“黄钟调”“林钟调”“无射调”“太簇调”“仲吕调”,节奏固定、标准统一,划分节奏并附有简谱。
传承情况:
早期代表人物有王溥长、王雩门、王作祯(心源)、王露(心葵)、王宾鲁(燕卿)等,人称“诸城琴史五杰”。其中,王心葵和王宾鲁曾分别担任过北京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古琴导师,王宾鲁在南京创立了“梅庵派”。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诸城派古琴逐渐式微。
新中国成立后,诸城琴派的传承人大多流散到山东其他地区或省外。近年来,像赵梓皓等诸城派古琴市级非遗传承人一直致力于传播诸城派古琴,在潍坊等地创建琴社、开展古琴教育和推广活动,使得潍坊的古琴生态链逐渐重建起来。
2008年,诸城派古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诸城派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传承和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学习诸城派古琴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一)右手弹奏技巧
以弹、挑、勾、抹、托、劈、打、摘等基本指法为主,同时还会运用轮、锁、撮、拨刺、滚拂等复合指法,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二)左手按音技巧
包括按、滑、吟、猱、绰、注、撞、逗、进复、退复等,这些技巧可以使音高发生变化,产生丰富的装饰音效果。
另外,在演奏过程中,诸城派古琴注重指法的灵活性和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不同的技巧组合和运用,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和情感表达。

诸城派古琴入门教材:
《古琴入门》:整理自著名古琴大师张育瑾的遗稿。青岛市博物馆联合青岛张薇诸城派古琴艺术交流中心开展的“博琴雅韵”古琴公益培训活动,就选用了此教材作为基础教材。
《桐荫山馆琴谱》:为诸城派古琴的重要琴谱之一,其中包含了该流派的一些经典曲目和指法讲解等内容,对于了解诸城派古琴的风格和演奏特点有很大帮助。 《琴谱正律》:也是诸城派古琴的重要琴谱,对诸城派古琴的琴曲、弹奏指法、音律等方面都有详细记载,可作为入门参考。
适合诸城派古琴初学者练习的曲目:
《玉楼春晓》:亦名《春闺怨》,为诸城派独有琴曲。题名与曲意完全一致,表现在春意氤氲、晓风轻拂之中闺中女子的情愫。乐曲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风格,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流水》:诸城派的《流水》是入四川前的“小流水”,曲意隽永清新。这首曲子在诸城派的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诸城琴派的演奏技巧和风格特点。
《关山月》:为诸城派古琴独有曲操,该曲短小精悍,曲风古朴大气,旋律悠扬动听,具有浓郁的古典气息。此曲在演奏技巧上相对较为简单,适合初学者练习。

总的来说,诸城派古琴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通常被描述为清和淡远同时也有绮丽缠绵。这种风格融合使得诸城派古琴既能够表现出清新雅致、宁静悠远的意境,又能在情感表达上展现出细腻、婉转、缠绵的特质,刚柔兼备,给人丰富的听觉感受。“诸城琴史五杰”在诸城派古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贡献和传承脉络,同时又吸纳山东民间音乐,融会贯通、并蓄南北,对诸城琴派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