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雷神、伏羲居于“昆仑山”东部“雷泽”(上)
作者:开封 韩鹏
形成于新旧石器时代的燧人氏,在新石器初期迁徙到黄河下游冲积地,即昆仑山东部、济(弇、沇)水流域的封丘县“平丘”(见图-1)“青龙湖”一带后,凭借着当地“土丘陵台”与“两海之滨”的优良生态环境,获得了快速繁衍、进化和发展的机遇。
图-1 大梁东北部平丘位置图
许多史料记载的昆仑山,不过是黄河下游在郑州荥阳东部的大海冲积地,被“四海”环绕、彼此相连的一些群岛而已。就其面积分析,不过大致现在中原两个县的面积。
对此,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记载:“昆仑,相去正等,面方各五千里,上层是群龙所聚。”居住“昆仑山”上层的“群龙”,便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先祖三皇五帝等神仙圣人。
西汉纬书《河图括地象》也记载:“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其中有五山,帝王居之”。“地中央”“昆仑山”“五山”“神州”,均在黄河下游在郑州荥阳东部冲积形成、“四海”之中的“大瀛州”,也是华北平原最早冲积形成的首端之地。
图-2 昆仑山形图
“地方五千里”的昆仑山(见图-2),仅仅是黄河下游在郑州荥阳东部冲积地拓展的一个阶段性过程。随着冲积时间延续,冲积面积越来越大,直到成为现在的华北平原。
尽管在黄河不断的冲积下,“昆仑山”西部的“西海”逐渐演变成了“荥泽”“圃田泽”(见图-3),与西部的黄河中游连成了一体,并在地平面的不断提升中,成为了地势平坦的中原、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图-3 黄河下游荥泽、圃田泽位置图
但它在郑州荥阳东部留下的“土丘陵台”,仍然以大大高于地平面的“悬(玄)河”大堤形式,得到数千年的延续和遗存。而黄河下游的“悬(玄)河”(见图-4)大堤,不仅是自然黄河在下游冲积造地的结果,也是新旧石器时代昆仑山上“悬(玄)圃”“层台”存在的重要凭证。
图-4 开封北部悬河形势图
“昆仑山”形成的新石器时代,曾经孕育产生了燧人氏后裔“雷神”,又通过“雷神”与“华胥氏”合婚,孕育了伏羲、女娲。据伯益《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文中“雷泽”,本在“昆仑山”东部、伏羲出生地封丘“平丘”“青龙湖”,又称“雷夏泽”“震泽”“成纪”等;“雷神”,也称“大人”“大人氏”,是伏羲的父亲。
图-5 华胥履雷神大迹图
汉代司马迁《史记》记载:“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生伏羲。”(见图-6)文中“华胥”,为“大人”“雷神”的妃子、伏羲的母亲;“华胥”履“大人”“雷神”的足迹,寓意的是二人合婚,在“雷泽”生育了伏羲与女娲。
近年,考古人员在新郑与新密交汇的具茨山上,发现新旧石器时代岩画“大足(迹)”石刻(见图-6),反映的便是“大人”“雷神”与“华胥”合婚的文化传承。
图-6 具茨山“大足(迹)”石刻图
唐朝房玄龄《晋书·地理志》也记载:“昔庖牺氏生于成纪,而为天子,都于陈。”文中的“成纪”,是指华夏民族及纪年、纪元等文化、文明的一元开始,并以伏羲出生地为地理定位。相传,伏羲是华胥氏怀孕十二年所生,后人便以十二年为“一纪”(见图-7)。
图-7 十二年为一纪图
因此,伏羲出生地“雷泽”也别称“成纪”;伏羲居住的皇都“陈”地,具有“昆仑山”土阜台陵东方的含义,也指开封“陈留”之“陈”地。春秋时期,“平丘”属于卫国南部的城邑;西汉时期,“平丘县”属于兖州陈留郡,说明“陈”与“平丘”便是一地。(待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