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国学资讯

探寻非遗曹州刻瓷,传承创新传统技艺

2025年 2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寻根,筑梦中华”实践队来到山东省菏泽市,围绕当地传统手工技艺曹州刻瓷,开展了一次的调研学习实践活动,旨在全方位了解曹州刻瓷,并探索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路径。

曹州刻瓷作为菏泽市独有的传统手工技艺,以独特艺术形式记录当地人文风貌与历史变迁。其瓷釉雕刻技法起源于清初,在光绪及民国时期盛行,2021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实践队员首先来到曹州刻瓷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吴静老师的工作室。刚踏入工作室,队员们就被满墙陈列的精美刻瓷作品吸引,那些细腻的线条、生动的画面,瞬间点燃了大家对这门技艺的好奇与探索欲。吴静老师热情地迎接了实践队员,从曹州刻瓷的历史发展脉络,到制作过程的设计、雕刻、着色三大工序,在吴静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下讲解,实践队员对曹州刻瓷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

图为吴静老师在向实践队员讲解刻瓷知识。田文静 供图

随后,吴静老师又拿起刻刀,现场演示点刻、线刻、面刻等刻瓷技法。只见她手腕灵活翻转,刻刀在瓷器表面落下又抬起,力度和节奏把握精准,每一刀都恰到好处。吴静老师边演示边讲解:“雕刻时,要依据所表现物体的形态和明暗关系,灵活切换刀具和技法,这样才能精准呈现物体质感。比如表现花瓣的娇嫩,就需要用轻柔的点刻来体现其细腻。”她拿起一件刻有牡丹的作品,指着花瓣上细腻的纹路继续说道:“曹州刻瓷以瓷为‘纸’,以刀作‘笔’,融合书法、绘画、雕刻艺术,还融入光影与当代设计理念,刀法多变,金石感强,极具艺术魅力与收藏价值。” 

图为吴静老师向实践队员展示刻瓷技法。田文静 供图

吴静老师还向队员们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刻瓷作品,题材涵盖山水、花鸟、人物、肖像等,其中以菏泽牡丹、戏曲等地域文化元素为题材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在介绍一幅以牡丹花为主题的花鸟瓷刻作品时,吴静老师从选瓷开始,一步步讲解到封色,每个步骤都详细阐释其中的门道和注意事项,队员们纷纷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此外,队员们还了解到,吴静老师的母亲马宪荣是曹州刻瓷的代表人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州刻瓷第五代传承人。马宪荣老师在传承基础上积极创新,改进刻瓷工具,创新多种技法,融入多种艺术元素和地域文化元素,创作出众多获奖作品,部分还被作为国礼赠送。

图为吴静老师在向实践队员介绍瓷刻作品。田文静 供图

图为曹州刻瓷代表性传承人马宪荣所获荣誉。田文静 供图

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体验曹州刻瓷,队员们来到曹州刻瓷体验馆。在刘师傅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开始尝试刻瓷。刘师傅在一旁时刻关注实践队员他的动作,不时轻声提醒:“角度再调整一点,力度轻缓均匀。”在线刻环节,实践队员刻出的线条总是歪歪扭扭,难以成型。刘师傅走上前,给每一个实践队员示范正确的力度和动作。体验馆中刻刀与瓷器碰撞的声音不断,队员们全神贯注,沉浸在刻瓷的世界里,亲身感受着曹州刻瓷的独特魅力,深刻体会到这门传统技艺的复杂与精妙。在刘师傅的指导下,实践队员纷纷刻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图为实践队员在刘师傅的指导下体验曹州刻瓷。田文静 供图

图为曹州刻瓷体验馆刘师傅在教授实践队员刻瓷技法。田文静 供图

通过此次实践,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寻根,筑梦中华”实践队深入了解了曹州刻瓷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亲身体验了刻瓷操作,掌握了基本雕刻技巧。同时,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曹州刻瓷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感受到马宪荣老师等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精神。曹州刻瓷承载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面临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挑战。实践队员希望通过此次实践,让更多人关注曹州刻瓷,共同为传统技艺传承发展贡献力量。(通讯员 田文静)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