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寻根,筑梦中华”实践队队员来到山东潍坊探寻非遗风筝的历史渊源,以青春力量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在这个冬日书写了一段别样的文化篇章。
抵达潍坊后,实践团队的第一站便是潍坊风筝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宛如一座承载着风筝历史记忆的宝库,馆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风筝展品,从古朴简约的早期风筝到造型精美、工艺复杂的现代风筝,每一件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专业讲解员的讲解下,实践队员们仿若穿越时空,了解了潍坊风筝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潍坊风筝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那时风筝主要用于军事和通讯领域,凭借其能远距离传递信息的特性,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的安定繁荣促使风筝逐渐从军事用途转向民间,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并在潍坊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成为潍坊地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https://www.guoxuebaike.cn/wp-content/uploads/2025/02/图片1-2-1024x573.jpg)
图为部分潍坊风筝文创产品。孙珂 供图
为了更直观、深入地了解潍坊风筝的制作过程,实践团队怀着崇敬之心拜访了多位风筝制作老师。非遗传承人张孝东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员们。在老师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各种制作风筝的工具和材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竹香和墨香。张孝东老师亲自向同学们展示了扎制、裱糊、绘制、放飞等一道道精细且关键的传统工艺。在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纷纷跃跃欲试,亲自动手体验风筝制作的乐趣。经过一番努力,一只只凝聚着队员们心血的风筝逐渐成型。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亲手制作风筝的经历,深刻体会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精神,每一道工序背后都是无数次的练习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https://www.guoxuebaike.cn/wp-content/uploads/2025/02/图片2-2-1024x669.jpg)
图为非遗传承人张孝东老师向实践队员讲解风筝制作技艺。孙珂 供图
![](https://www.guoxuebaike.cn/wp-content/uploads/2025/02/图片3-2-1024x676.jpg)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风筝制作。孙珂 供图
除了实地调研,实践团队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问卷调查、线上访谈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潍坊风筝的认知和看法。潍坊风筝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多次在国际风筝节上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和风筝爱好者的关注。然而,在年轻群体中,潍坊风筝的认知度仍有待提高。很多年轻人对潍坊风筝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知和体验。针对这一问题,实践团队成员们积极讨论,各抒己见,表示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潍坊风筝:制作精美的短视频,记录风筝制作过程和放飞场景;撰写生动有趣的科普文章,介绍潍坊风筝的历史文化;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此次非遗风筝探寻活动,对实践队员们而言是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通过深入探寻潍坊风筝的文化与历史渊源,队员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了视野,更在与非遗文化的亲密接触中,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他们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一份宝贵的青春力量。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受到他们的启发,加入到非遗保护的行列中来,让潍坊风筝这颗璀璨的非遗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辉煌。(通讯员 孙珂)